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法考 > 阅读资料 >

2020法考常考知识点解析:【刑法】交通肇事罪之“逃逸”

2020-02-28 17:06:37|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中公张家口人事考试网提供:2020法考常考知识点解析:【刑法】交通肇事罪之“逃逸”。欢迎关注张家口中公教育微信公众号(offcnzjk),获取更多法考相关招聘资讯、备考资料。

交通肇事罪之“逃逸”

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过失犯罪,素有“过失犯罪之王”之称,在过失犯罪中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交通肇事罪是法考中刑法的重要知识点,各位考生尤其要注意在出现“逃逸”的情况下如何对交通肇事罪进行认定。

《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交通肇事罪之“逃逸”认定

在交通肇事罪的三档法定刑中都出现了“逃逸”,请注意区分认定。

1.交通肇事基本犯(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1)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①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②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③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2)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①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②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③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④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⑤严重超载驾驶的;

⑥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总结】全责/主责+重伤1人+逃逸=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此处“逃逸”为基本犯的定罪情节)

2.交通肇事加重犯:交通肇事后逃逸(3-7年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这里的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即,在不考虑逃逸情节的情况下,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总结】基本犯+逃逸+未因逃逸得不到救助而致死=交通肇事后逃逸(此处“逃逸”为加重犯的量刑情节)

3.交通肇事加重犯:因逃逸致人死亡(7-15年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1)行为人有交通肇事行为。不要求交通肇事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如违反交通管理规定,将一人撞成重伤,负事故的主要责任,不构成基本犯。但是发生事故后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情节。

(2)被害人因行为人逃逸得不到救助而死亡。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3)交通肇事后逃逸,被害人没有当场死亡,行为人误以为其死亡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情节。

【总结】交通肇事行为+逃逸情节+因逃逸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结果=因逃逸致人死亡(此处“逃逸”为加重犯的量刑情节)

二、小试牛刀

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答案】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第五条“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理论上,有学者认为上述司法解释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理论观点认为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考察不在于行为人是否“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应当着眼于保护被害人,即由于不救助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法律才特别强调行为人不能逃逸,因此,不应将“逃逸”局限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只要是客观上行为人能够救助被害人,但是没有履行该救助义务而逃跑,或者因逃跑导致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就应当成立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或者因逃逸致人死亡,而没有必要考察行为人是否出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或目的。

根据上述司法解释,选项A并非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但是在理论上也有可能成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实际上,命题人正是通过这个选项来揭示出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的不合理性。为了使答案不具有争议性,命题人特意在题干中加了“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这一限定条件,考生应当特别注意。A项错误,不当选。

选项B中,被害人是因交通肇事行为导致死亡,并非因逃逸导致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因此,该情形属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中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情形,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B项错误,不当选。

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选项C属于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情形。C项正确,当选。

选项D属于上述解释第六条规定的情形,即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D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选C。

相关内容推荐:

2020年法考,行政法应该如何复习?

2020年法考,刑法应该如何复习?

电 话:
地 市: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关键词阅读 2020法考 备考资料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