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19下半年高中美术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

2020-01-04 08:48:14| 来源:学员回顾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高中美术《兰亭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教师讲述“入木三分”的典故:王羲之为人写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顺势提问:究竟是怎样的笔力,能够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呢?一起了解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进而导入课题。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知识,提出问题:《兰亭序》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2)展示书法作品《兰亭序》,简单介绍作品概况,并提出问题:作品是什么书体?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兰亭序》是行书,给人潇洒流利、遒媚飘逸的感觉。

2.章法、用笔、结构

(1)多媒体继续展示《兰亭序》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①找一找作品中的“之”字,看看有什么特点?(各不相同)分别有什么不同?

②放大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局部,说一说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通篇20个“之”字,各不相同,变化迥异,字形时正时侧,变化多端,错落有致。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兰亭序》并思考:兰亭序的用笔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笔笔规矩,全篇用笔或露、或藏,点画精劲。

(3)追问:《兰亭序》中行与行有什么变化?

学生探讨,教师总结:前松后紧,通篇行气贯注,一气呵成。

活动三:总结解释

1.师生共同回顾《兰亭序》的特点,并说明地位:《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提出问题: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欣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书法作品可以从结体、点画、章法、用笔等方面进行分析。

活动四:欣赏评价

1.出示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请学生运用所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鉴赏。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讨论结束后,以“档案”评说人的形式,每组选一名代表来介绍,教师从内容、用笔、字形、章法等方面予以评价。

(如《祭侄文稿》用笔——不着意而有自然生动之妙;字形——大小不一;结构——时聚时散。)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带领学生回顾《兰亭序》的特点。教师总结升华:《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让我们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请同学们要珍爱中国传统艺术,继承并发扬光大。

2.临摹《兰亭序》并搜集相关的故事,体会以书传情。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列举并简要介绍中国“三大行书”。

【参考答案】

中国三大行书是指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

《兰亭序》全篇28行,共计324字,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布局参差错落,点划相应,气脉相通,气韵生动。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通篇使用一支微秃的毛笔写成,前半篇十二行遒劲温婉,后十三行,运笔节奏加快。整篇文稿笔势雄奇,透露着悲愤的情感。

《黄州寒食诗》贴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败,政治上失意,谪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诗中自叙来黄州三年,生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觉萧瑟难受,其心绪漫声细诉,娓娓道来,凄然长啸。

2.你认为符合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科学导入方法有哪些?如何在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参考答案】

(1)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课堂常用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和间接导入2种:①直接导入:指教师直接点出问题,向学生出示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优点是指向性明确,可直接进入新课题。②间接导入:间接导入分为温故知新导入法及创设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又分为:多媒体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观察导入法、生活展现导入法、实物演示导入法、表演体会导入法等。

(2)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情,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的导入方式,注意导入的趣味性及关联性;比如本节课是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教师讲述“入木三分”的典故,顺势引出课题《兰亭序》。这样从故事出发,又有趣味性及关联性,易于被学生接受。

1 2 3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赵美玲)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