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一(1-4)
1.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 )。
A. 廉洁从教
B. 依法执教
C. 爱岗敬业
D. 热爱学生
2.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 教育理论知识
B. 崇高的职业道德
C. 文化科学知识
D.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3.某学校组织公开课,来听课的某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会举手回答问题,但老师每次都是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叫自己的孩子。这是教育出现的( )。
A. 违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现象
B. 教育中关注不均衡现象
C. 不能因材施教现象
D. 违背巩固性教学原则现象
4.某班主任将差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并且留出2米距离与前面隔开,这种做法理解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对差生的管理
B. 这一行为体现了对差生的歧视
C. 体现教育公平
D. 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利益
科目二(5-10)
5.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
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意志不强
C.道德认识不足
D.道德自律不够
6.学生能够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面积,这些知识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感性知识
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汉字、英语单词,以及历史课本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属于( )。
A.概念学习
B.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
D.符号学习
8.舞蹈课结束后,奇奇将舞蹈课上新学的舞蹈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调整,编制出来一套新的舞蹈,这属于学习的( )。
A.重组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顺应性迁移
D.抑制性迁移
9.量杯实验是( )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A.功能固着
B.定式
C.心向
D.定势
10.【简答题】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