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

2020-01-04 08:49:18| 来源:学员回顾

高中地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并通过资料展示世界及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问题。提出问题: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面对日益严峻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出什么是荒漠化。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总结】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2.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

【教师活动】展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其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概括其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

(1)位置: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特点:东部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

3.干旱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成因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

【提问】

(1)西北地区的降水和景观从东到西有什么变化?

(2)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1)降水:从400毫米降到50毫米以下;景观: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干旱的气候条件形成以荒漠为主的景观。

(2)原因:

2.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活动(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物的作业)。

【学生活动】思考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总结】荒漠化的形成不是单一要素影响的结果,是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中,水分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教师讲解】气候异常会导致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特别是在持续少雨的年份,能加剧荒漠化的进程。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思考人类对荒漠化的形成有无影响?哪些活动影响到荒漠化的形成?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

【参考答案】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2.板书设计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参考答案】

地理板书的设计,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地理教材为依据,并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地理板书的生命,也是地理板书设计的根本原则。

①内容科学:一方面是指以文字正确表达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从教材中提炼出来的精华,要求脉络清晰、高度概括;另一方面,对于地理板书中各种文字、符号、图表要准确、精炼。

②形式科学:结构合理、简明扼要、形象直观的板书。

(2)针对性原则。地理板书的设计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要抓住地理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做到详略有度、轻重有别、层次分明。

(3)启发性原则。一是板书的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二是板书的形式布局要有启发性。(认真钻研和分析教材的内容实质及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设计出结构合理、思路简洁、层次分明的板书,去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

(4)美感性。设计地理板书时要做到:纲目层次清楚、内容准确无误、形式结构合理、文字工整流畅、符号清晰美观、布局匀称得体、文字大小适度、颜色搭配合适(可适当用彩色粉笔)等。

(5)完整性。一堂课上完,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完整的板图、板画、板书设计。切忌边讲、边写、边画、边擦,讲完擦光,以免影响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地理知识。

1 2 3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赵美玲)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