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19下半年河北教师资格笔试白皮书(中学化学)答案及解析

2019-05-26 13:07:21|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荐:2019张家口教资学习群559660376

荐:2019教资笔试辅导课程

中学化学学科易错题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答案】A。解析:A.水果保鲜剂为乙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高锰酸钾氧化,故A正确;B.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没有生成盐,故B错误;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C错误;D.Al(OH)3受热熔化吸热,不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

2.【答案】B。解析:A.将1mol N2和3mol H2混合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因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氮气与氢气不能全部转化为氨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小于6NA,故A错误;B.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阴离子数增多。1L 0.1mol/L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故B正确;C.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2mol Fe2+被氧化说明碘离子全部被氧化,则消耗Cl2的分子数大于NA,故C错误;D.1mol-CH3中所含的电子总数为9NA,故D错误;故选B。

3.【答案】A。解析: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B.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2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Fe2+,酸溶液中Fe2+、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C.加入苯酚会显紫色的溶液,含铁离子,与SCN-结合生成络合离子,不能共存,故C错误;D.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显酸性,不能大量存在S2O32-、CO32-,故D错误;故选A。

4.【答案】C。解析:①2BrO3-+Cl2=Br2+2ClO3-中BrO3-是氧化剂,ClO3-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rO3->ClO3-,②5Cl2+I2+6H2O=2HIO3+10HCl中Cl2是氧化剂,HIO3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IO3-,③ClO3-+5Cl-+6H+=3Cl2+3H2O中ClO3-是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O3->Cl2,综上得氧化性顺序为BrO3->ClO3->Cl2>IO3-;故选C。

5.【答案】B。解析:A.由于草酸为二元酸,与KOH反应时操作过量,不能说明草酸为弱酸,故A错误;B.反应生成KHC2O4,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K+)+c(H+)=c(HC2O4-)+c(OH-)+2c(C2O42-),故B正确;C.因还存在水的电离,则c(H+)>c(C2O42-),故C错误;D.KHC2O4溶液中,溶液呈酸性,说明HC2O4-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则c(C2O42-)>c(H2C2O4),故D错误;故选B。

6.【答案】B。解析: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取“定一移二”法

 
,由图可知C4H8Cl2共有9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图1中另一氯在1、2、3三个碳原子上,分子中都只有1个甲基,图2中另一氯在1、2号碳上,分子中都含2个甲基,图3中另一氯在3号碳上,分子中只含1个甲基,所以分子中含1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共4种;故选B。

7.【答案】A。解析:A.CCl4和金属钠在700℃时发生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氯化钠,如果在空气中进行,则金刚石在700℃的温度下会燃烧,故A错误;B.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会改变,故B正确;C.“另一种化合物”指的是NaCl,故C正确;D.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氯化钠,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故选A。

8.【答案】A。解析:A.NaAlO2和NaHCO3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程度和碳酸钠,离子方程式为AlO2-+HCO3-+H2O=Al(OH)3↓+CO32-,故A正确;B.HI为强酸,要写离子,离子方程式为I2+SO2+2H2O=2I-+SO42-+4H+,故B错误;C.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H++2Fe2++H2O2=2Fe3++2H2O,故C错误;D.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故D错误;故选A。

9.【答案】D。解析:W是由短周期元素X、Y、Z组成的盐,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所以其内层为K层,则Z为O元素;X、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X和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6;Y、Z同周期且相邻,Y原子序数小于Z,所以Y是N元素,但Y与X不同周期,则X是H元素或Na元素,则W为NH4NO3或NH4NO2、NaNO3或NaNO2;A.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但O、F元素除外,所以这三种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中Y的最大,故A错误;B.如果W是硝酸铵,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C.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如果X是H元素,则原子半径Y>Z>X,如果X是Na元素,则原子半径X>Y>Z,故C错误;D.Y是N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硝酸,硝酸是强酸,故D正确;故选D。

10.【答案】C。解析:A.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温度稍低又可生成氯化铵,制备氨气,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为反应物,故A错误;B.应将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否则将液体排出,故B错误;C.从溶液中分离碳酸氢钠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故C正确;D.碳酸氢钠不稳定,不能直接加热干燥,可烘干,故D错误;故选C。

11.【答案】A。解析: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

12.【答案】C。解析: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间接表现出来的,是隐性课程,不是显性课程。所以C错。

13.【答案】B。解析:A.讲授法并不是老师单纯的讲解,讲授应注意启发,给学生创设思考的机会,故A错误;B.演示法是教师实物、教具或演示实验,学生感性认识,能够形成准确而具体的表象,强化学习效果,尤其对于抽象难理解的,演示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故B正确;C.讨论法是为解决某中心问题而进行的集体组织形式,进行探讨、研究的方法,有助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所以对于课堂上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不需要讨论,故C错误;D.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故D错误。选B。

14.【答案】B。解析: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需要,组织学生到校外社会生产、生活场所,对实际实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根据对题干内容的解读,符合参观法的定义。故B正确。选B。

15.【答案】D。解析:根据实验教学要求:根据实验目的,阐明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根据实验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装置图。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实验结束后,写出符合实际事实的实验报告。D项,并未提及实验报告,所以不正确。

16.【答案】A。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指导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的学习任务中的材料。故A正确。选A。

17.【答案】D。解析:教学情境所具有的功能包括:激发学习情感、促进知识迁移、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升合作素养。并不包含选项D优化教学能力。故选D。

1 2 3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