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19上半年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四批

2019-05-24 10:28:08| 来源:考生回忆

高中美术《泥塑》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红楼梦》经典桥段黛玉葬花,学生看视频的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人物表情和动作,并提问:在没有电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留住戏剧经典片段的呢?

学生大胆联想并提出假设,教师小结:古人为了留住这些片段,最常见的就是绘画、雕塑等形式还原这些画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形式《泥塑》。借机引入课题。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简要回顾之前学生对于泥塑的了解,主要从材质特点、雕刻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同时温故而知新。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泥塑作品,请学生分小组为作品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的泥塑有两类,一类是供玩耍的玩偶,一类是作为室内陈列品的戏剧题材雕塑、肖像等,称为“案头清供”。

3.教师PPT出示作品——无锡的惠山泥人《大阿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作品描绘了什么形象?运用了什么形式进行表现?

学生观察后作答,教师小结:作品是一件单独的人物肖像,描绘了怀抱小兽的婴孩形象。采用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形式表现。

4.继续展示无锡的惠山泥人《大阿福》,引导提问学生:作品在造型与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大阿福造型简单而饱满,色彩运用了绿色与红色的结合,鲜艳醒目,增加了雕塑的趣味与生动,正是“三分塑,七分彩”的体现。

活动三:总结解释

教师结合之前的分析与讲解为学生小结:大阿福取材于古老民间传说,有着镇山驱兽、避灾辟邪的吉祥寓意。艺术家们把民间喜闻乐见的色彩与传统雕刻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了生动的泥塑形象。而其中对于“三分塑,七分彩”的运用也正是传统泥塑作品的魅力所在。

活动四:欣赏评述

教师展示天津泥人张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与《大阿福》有何异同之处。

学生以美术学习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从题材、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自主分析,最终汇总意见展开研讨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成果及课堂表现等因素,评价学生,注重表扬与鼓励。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泥塑的艺术特色,并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生活的美。

2.安排学生下课之后在博物馆中寻找更多有趣的泥塑作品,在下节课进行分享展示。

【板书设计】

泥塑

1.种类:玩具、案头清供

2.《大阿福》人物形象:怀抱小兽的婴孩

3.《大阿福》特点:圆雕与浮雕结合;三分塑七分彩

4.对比:《大阿福》与天津泥人张作品

【答辩题目解析】

1.你认为高中泥塑课应该如何生动地将知识演绎出来?

【参考答案】

高中美术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知识运用能力与对比分析能力,因此,在课程中我将坚持观察为主,活动为辅的方式,突出知识的丰富性,以问题为导向。具体方法是:

①对于泥塑这一内容,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分别以实践制作和欣赏的方式,了解过基本的泥塑知识,例如小学已经学习过利用揉、捏、刻、压等多种方式制作生活中的小摆设和小物件,因此对于技法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与积累,而初中更是偏向于实操性的训练,学生学习盘筑泥条和捏塑法,进一步掌握了泥塑的成型技巧,而本课在前部分学习的前提下,侧重于展示不同的泥塑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泥塑种类,了解泥塑文化的丰富性。因此,我会多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学或者传说作为引入,创设丰富的文化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再将思绪牵引到大阿福等具有丰富故事性的作品当中,使美术学习与社会、文化相结合。

②为了增强知识的联系性,我会引入天津泥人张作品和泥塑阿福的形象进行对比,了解不同艺术手法的处理效果,同时也能够了解其中形象符号的寓意,对比分析,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2.选择我国古代的一个时期,说说其中的泥塑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参考答案】

唐代泥塑发展到了一个十分多元的时期,主要的泥塑种类是佛教造像,其次还有很多的陵墓雕塑和玩具。

代表的人物是杨惠之,其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雕塑,传其创造了千手观音的形象,因被人誉为:“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河北公务员考试信息,欢迎关注张家口中公教育

关注张家口中公教育(offcnzjk)微信号,掌握考试资讯!

1 2 3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zxf71560)
关键词阅读 教师资格 教资面试 试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