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阅读资料 >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不平衡性与阶段性区分及练习题

2018-05-06 11:52:04| 来源:

【导读】 张家口人事考试网提醒您,更多备考信息动态可进群交流(2018张家口教师招聘群 285729906 ),更多教师招聘备考试题资料可在教师栏目进行阅读。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相关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此知识点主要出现在客观题中,主要是以定义性单选、材料性单选以及多选的形式来进行考查。本文将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容易混淆的“不平衡性”和“阶段性”进行区分。

一.规律内容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具体表现: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2.教育启示:

教育者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3.知识链接

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够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同时,在关键期中,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

4.相关考题

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顺序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具体表现:

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教育启示:

教育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知识链接

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4.相关考题

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和青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二.知识点区分

不平衡性强调的是人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发展的“速度”,以及在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进行教育很重要;而阶段性强调的是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

例如:

(1)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区

【解析】本题中,《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强调的是在某个时期适时进行教育很重要,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即使再努力发展也很缓慢。所以强调的是捉住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进行教育,即关键期。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解析】本题中,强调的是小学、中学两个人生发展阶段,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所以是阶段性。

   [点击关注]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hmm35687)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