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考试题库 >

2022河北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5月13日)

2022-05-13 16:59:05|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故本题选C。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包括: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社会需要与人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生活本位论。

选项A,个人本位论从个人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选项B,教育无目的论指教育过程除了它自身以外没有任何目的。

选项C,社会本位论从社会需要考虑教育的价值,认为教育是国家事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

选项D,辩证统一论强调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出发。

根据题干描述,选项A、B、D三项不符合,故本题选C。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和评价作用等。

(1)导向作用。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还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

(2)调控作用。教育目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质量规格,对学校教育的实施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3)激励作用。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也就有其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反过来也可以成为对教育活动的一种激励的力量。

(4)评价作用。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发展质量如何,可以有很多的标准来衡量,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乃是教育目的。

综上,ABD三项均不属于教育目的的作用,故此题选C项。

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的现代学制。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 6~12 岁的子女人学,这 是最早的义务教育。

6.【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包括: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人口发展状况、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故答案为ABCD。

ABCD选项均符合题意,故选ABCD。

7.【答案】AB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社会本位论从社会需要考虑教育的价值,认为教育是国家事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

选项A,属于社会本位论。

选项B,属于社会本位论。

选项C,属于宗教本位论。

选项D,属于社会本位论。

根据题干描述,选项C项不符合,故本题选A、B、D。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工作。一般来说,教育目的总是由人提出来的,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人们提出的教育目的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故此说法错误。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劳动技术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校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都有规定的课时,保障学生的劳动技术课程学习。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

1.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针对当前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劳动教育正在被软化、弱化的现象,《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定位,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2)新时代劳动教育坚持综合育人理念。

新时代劳动教育立足于人的整体性,融合多学科知识,对人、社会和自然进行整合,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现实社会,对学生健全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意见》充分肯定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明确要求。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教育与劳动分离,导致一些学生身心发展失衡,不能健康成长。因此,《意见》强调劳动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劳动实践,出力流汗,实现知行合一,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4)新时代劳动教育兼顾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

当今社会,劳动仍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构成更加复杂多元,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劳动内容不断增加。因此,《意见》强调要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特别强调要“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5)新时代劳动教育关注劳动素养的培养。

传统劳动教育主要侧重教授学生与劳动有关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而忽视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思维等更深层次素养的培养,容易导致“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难以使学生养成终身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新时代劳动教育突破传统劳动教育局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对“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进行全面建构。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如下基本原则。

(1)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3)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强化综合实施。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5)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梁静)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