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阅读资料 >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2018-05-04 15:28:44| 来源:

【导读】 张家口人 事考试网提醒您,更多备考信息动态可进群交流(2018张家口教师招聘群 285729906 ),更多教师招聘备考 试题资料可在教师栏目进行阅读。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历来是一般学习理论里的考试重点。主要考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之间的区别。二、斯金纳的强化规律的具体应用。现在我们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展开说明。

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小白鼠迷箱实验。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这个实验,斯金纳发现小白鼠最开始的反应(行为)和任何刺激无关,是一种自发的随机行为。小白鼠触碰机关后,出现的食物刺激增加了反应(行为)发生的频率,是先有的反应后有的刺激,是R—S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学习。而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应该是先有的刺激,后有的反应,是S—R的过程,是一种被动的学习。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所以斯金纳总结出强化规律。

(1)强化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2)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在应用强化规律去分析试题时,我们从目的和手段两个维度去分析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分析对象一般是学生。从目的角度看,如果学生的行为频率上升了,那必然应用的是强化手段;如果学生的行为频率下降了,必然应用的是惩罚或者消退手段其中之一。然后再从手段的角度去判断,如果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而使行为增加,那就是正强化。如果撤销了一个学生身上的厌恶刺激而使行为增加,那就是负强化。我们要始终明确,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只要是强化,都是为了使行为增加。惩罚的目的是减少学生某种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手段是施加一个厌恶刺激给学生,从而让他的不良行为减少。消退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而手段是什么也不做,或可以表述为不予理睬。

以上分析,相信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家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点击关注]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hmm35687)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