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阅读资料 >

18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区别

2018-04-30 13:28:57| 来源:

【导读】 张家口人 事考试网提醒您,更多备考信息动态可进群交流(2018张家口教师招聘群 285729906 ),更多教师招聘备考 试题资料可在教师栏目进行阅读。

尽管孔子与苏格拉底处于不同国别、不同时代、不同文 化背景,但两者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学方法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一、教育目的

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奴隶社会末期,为了复兴周礼,他举纳贤才,吸收平民参与政权,使社会回到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的局面。这一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孔子“举贤才”、“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主张培养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贤才。孔子“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打破了贵族统治官权的现象,为平民从政开拓了道路,对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以及今后两千年多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身处雅典民主制面临危机的时代,公民各行其是,政客趁结党营私,造成审判的不公正,而苏格拉底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所以苏格拉底希望教育能够促进政治的发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

二、教育对象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创办私学的伟大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认为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其3000弟子上至贵族子弟下至贫民。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由“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四夷”,扩大了受教育对象,使平民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苏格拉底在教育对象上也主张“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作为一位智者,和他的智者具有显著区别:苏格拉底的教学活动从不收取任何学费。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也是教无定所、教无定规,餐桌,私宅,公共场所等都是他进行教育活动的地点,或作公开演讲,或个别交谈,或进行辩论。

三、教学方法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认为掌握知识、道德观念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索感知领悟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孔子特别重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言论专著《论语》中就涉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而此时教师就要做到“启”,即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给以指导,以开启学生的思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但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此时老师就要做到“发”,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苏格拉底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认为教师应该做新思想的“产婆”他而不是臆造和传播真理,进而提出了著名的教学方法——“产婆术”(又称问答法)。苏格拉底在讲学和辩论的过程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具体知识,而是用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自相矛盾,进而使其得出新的观点。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其母亲从事的“助产术”有相似之处:苏格拉底在对话时不宣布问题的正确答案,正如助产士的任务是帮助产妇生育,她自己并不生育;对话者对自己既有成见的否定好比是临产前的阵痛,这是每一个获得真理的人必经的途径;对话的结果是对话者在内心中发现真理,正如产妇从自己体内产生新的生命。

   [点击关注]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hmm35687)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