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特岗教师 > 阅读资料 >

2021河北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第四章重要考点(九)

2021-06-06 13:46:24|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知识获得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联系,出现新的意义构建;知识保持阶段,新构建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将随时间的延长而遗忘;知识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

2.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直接影响其对原有知识激活的程度及新意义建构的水平。

(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注意规律的运用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材料上。

(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精加工是有效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大多数有意义的陈述性知识都需要进行充分的精加工处理才能获得好的理解和掌握。

(4)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可能不会恰当利用认知结构中的某些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而导致意义理解的困难。这时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给学生补充一些过渡性的学习材料。

(5)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教师在教授新知识前,必须帮助学生优化其认知结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促使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来获取新知识。

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

(1)陈述性阶段。该阶段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前提,是对以陈述性知识形态存在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学生首先要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事实和行动步骤等的含义。

(2)程序化阶段。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能将一个个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将各个行动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各种活动。

(3)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最终进入到自动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需有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行为完全由规则支配,技能也相对自动化。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均得到大幅提高,表现为纯熟的技能,不需要提取有关操作步骤的知识。

2.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注意课题的选择与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程序性知识的不同特点,为学生选择和设计学习课题来促进程序性知识的理解和获得,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2)注重示范与讲解。对于任何技能的学习,学生都应先理解有关的概念和规则,理解学习任务,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因此,教师在程序性知识教学过程中以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指导是不可缺少的。

(3)运用变式与比较。变式是促进概括化最有效的方法,变式练习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变式练习,对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比较是指在呈现例证或感性材料时,与正例相匹配呈现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典型反例,以促进分化的顺利实现,并提高其准确性。

(4)大量练习与适时反馈。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要从陈述性阶段过渡到程序性阶段,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采取何种练习方式直接影响着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反馈信息也是提高练习效果的有效方法。通过反馈,学生能辨别动作的正误,知晓自己的动作是否达到要求。

(5)明确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要迅速、准确地提取所需知识,就必须在头脑中建立一个“触发条件”,使其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教师应经常提醒和帮助学生明确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在学生练习之前,明确提醒学生所学知识的适用范围。

(6)分解程序的操作过程。在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将完成某类程序操作的完整过程分解为几个阶段,总结每个阶段上的最佳运算方式和可能运算方式,同时对学生进行训练。这种分解式的训练比笼统的综合式训练对学生学会建立子目标的策略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防止不适当的程序组合的产生。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