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0下初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上午】

2021-01-11 16:03:03|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2020下初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上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美术《大家动手做条龙》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接龙的游戏,请学生说一说有关龙的成语。提问学生:龙的形象随处可见,它有着尊贵的气质,体现着至高的地位,那你对龙有多少了解呢?龙又该如何表现呢?揭示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

活动二:描述分析

1.龙的寓意

提出问题:

(1)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龙的形象?

(2)为什么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如此广泛?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有权利、地位的象征,它腾云搏浪、造型威武、气势雄健、承载着奋发的民族精神。

2.组成结构

展示清代《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雕塑的局部图片与各个动物的真实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龙的身体各个部分都像什么?有什么特点?

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把九个动物的特点集于一身,灵动逼真。

3.制作材料

教师发放其他班级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观察并且摸一摸,感受工艺龙的不同制作材料,并提出问题: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工艺龙呢?

学生回答:还可以用纸杯、硬纸壳、蔬菜水果、废旧易拉罐等。

4.插接技法

教师鼓励学生以纸杯为例,动手尝试做一做,思考怎样才能把两个纸杯完美的插接在一起?

学生动手,教师总结:纸杯插接的剪切口要与杯口的弧形相同,制作出来的工艺龙既美观又稳固。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用提前准备好的胡萝卜、衣服、扣子、牙签、易拉罐、硬纸壳等,示范创意工艺龙的制作方法和步骤:1.先用雕刻的方法刻龙头,衣服和扣子可以做龙眼,进行修饰。2.把胡萝卜切成小段,用牙签进行插合组成龙身。3.用易拉罐来做龙鳍,硬纸壳做好插合在背部。4.插合连接细微的部分,完成作品。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自由展开联想,利用各种材料动手创作一条工艺龙。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细微处的插接方法、材料的选用。

2.完成作品后举办“舞龙大会”,请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成果。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龙,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象征着祥瑞、尊贵。我们也要多多通过灵巧的手去传递这一份美好文化,帮助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同时加强对我们祖国文化的热爱与拥护。

2.课后以四人为一组结合自己的作品创编一个小故事,下节课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谈你对中国龙文化的理解?

【参考答案】

在中国文化中,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

龙是正义化身,炎黄子孙赋予了“龙”很多美好善良的心性。如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传说小白龙曾因行雨救民而得罪玉帝,为怀念小白龙的恩德,民间将二月二定为春龙节,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传统的春节,也于此日正式结束。龙可代表英雄。龙之形象几乎活跃于各个层面和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是理想中英雄之典型。

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2.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参考答案】

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师与学生想要进行良好的沟通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如果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信任教师,则肯定会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

第二,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调皮的学生就要经常谈话,督促他改进缺点。对于不善言谈和性格孤僻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书信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语言要幽默,委婉,含蓄;

第三,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

第四,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努力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学生的信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 2 3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