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0下初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2021-01-11 16:00:03|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2020下初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美术《发现与创造》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工厂生产线在生产中产生垃圾的视频,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1)这些垃圾会对我们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污染环境)

(2)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处理这些垃圾呢?(专业化处理、再利用等)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如包装袋、塑料盒、纸盒、蔬果的叶子等。这些垃圾如果不好好处理会污染环境,如何能将这些废弃物有效的利用,变废为宝,继续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发现与创造》

活动二:描述分析

1.了解材料的特性、美感

以美术学习小组为单位发放一件废弃物改造的作品实物,提出问题:

(1)这些作品是用何种材料制作的?(软盘盒、草绳、毛线、鹅卵石等)

(2)这些物品带给了你怎样的感觉?(颜色鲜艳、造型新颖、实用)

(3)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物品的颜色有哪些?有什么特点?(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颜色鲜艳)

(4)仔细观察一下,这些不同的材料表面有何纹理?(软盘盒很光洁,瓶盖和草绳有线性纹理,鹅卵石有颗粒状的纹理)

(5)大家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你所摸到的手感是怎样的?(软盘盒比较光滑和坚硬、鹅卵石坚硬、草绳柔软和粗糙、瓶盖有的部分很光滑有的部分很粗糙并且坚硬)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废弃物的美体现在它们的颜色、质感、形状和肌理上,不同的材料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觉,合理的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改造,可以制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

2.创作的方法

将各组作品收集在一起展示在讲台上,学生观察并思考:

(1)这些作品分别有什么用途呢?(软盘盒笔筒、草绳钟表、瓶盖杯垫、鹅卵石日历)

(2)老师是如何利用这些材料的特性制作这些物品的?(软盘盒形状是方形、中空的,并且比较坚硬,利用此特性可以制作笔筒;草绳已经编成了圆形,结合对生活中物品的观察,发现形状很像钟表;瓶盖是塑料制成的,小巧、轻便,可以粘成杯垫;鹅卵石比较坚硬、不易磨损,可以制作成日历的数字反复使用)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不同的材料其特性都有所不同,我们要结合材料的特性和对生活中物品的观察,采取“因形选材、因材造型”的方法进行创作。

3.选材与设计

欣赏学生作品CD架,分析其特点,并小组讨论自己的构思?(毛线制作收纳袋、包装袋制作书签等)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CD架采用的是冰棒棍,材料易得,小巧轻便,CD也是非常薄的物品,可以更好的进行收纳。大家在选材时也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创作物的实用性和因形选材、因材造型的方法。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废旧塑料碗和卡纸制作的帽子为例,示范并讲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1.选择材料:废旧塑料碗、卡纸;

2.分析材料:塑料碗的形状像帽子、卡纸颜色鲜艳可以进行一定的装饰;

3.动手制作:塑料碗制作帽身、卡纸可以制作帽沿并剪出装饰、粘贴组合。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废弃材料制作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颜色、形状、质感、肌理的搭配运用。

3.完成作品后举办“创造101”设计大赛,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或创新之处。

4.其他同学从材料的选择、材料特性的利用,加工制作的技术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钟表》,形状利用合理,装饰美观、颜色清新亮丽,实现了实用与美观的统一。)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原本已经废弃的材料,经过巧妙的创意组合和制作方法,就变成了既实用又美观的生活小物品。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威胁到了我们的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造成地球臭氧层受损,气温越来越高,南极今年的最高温度高达20摄氏度,冰川开始都开始融化。如果不加以重视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日常中我们也要注重环保,对垃圾进行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

2.课后将自己的作品运用到生活中。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很多艺术家也用现成品进行创作,举例说一说你了解的这类型艺术品。

【参考答案】

在外国近现代美术中,有许多的艺术家都利用了现成品进行创作,接下来我将简单介绍一下:

说到现成品艺术,不得不提到现代艺术家杜尚,他曾直接把在商店买的小便池命名为《泉》,进行展出,引发了艺术圈激烈的讨论,也正是由此人们开始思考艺术的界限是什么。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件作品叫《现成的自行车轮》,这件艺术品是杜尚把车轮固定在一个板凳上做成的。杜尚利用光影投射效果,使其成为两个车轮,而因此显示出独特的几何图像。《现成的自行车轮》应用的元件是批量生产的产品,它们没有个性,与其他数不胜数的东西完全相同或相似。

现代西班牙著名的画家雕塑家毕加索也曾用一个废弃的自行车鞍座和把手放在一起做成一个牛头的艺术品。《牛头》用的材料全是现成物品,这些现成品到了他的手里便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巧妙地构思了这一尊“公牛”,车把手变成了坚硬的牛角,车鞍座的形状也特别接近牛头的形状,正是通过丰富大胆的联想,他奇妙地把一件无用的东西变为一个活力沛然的生物,变成一件艺术品。

这类艺术作品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艺术创作的根本问题,也就是艺术的定义问题,影响深远。

2.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答案】

在我看来,教师要了解美术课堂性质,从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整体高度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美。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欣赏美的情趣。在开展欣赏活动时,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才能激发其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第三,多样化教学,让学生创造美。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美术教学,比如让学生表演情景剧,进行手工比赛或者绘画比赛等,使学生充分地欣赏美和创造美,从而拓展美术课堂学习的空间。

在以后的授课中我也会努力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 2 3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