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阅读资料 >

2020河北教师招聘公基知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2020-08-29 16:33:00|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育学里面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这部分比较重要的一块,涉及题型较广,首先以客观题目为主,其次主观题目也有所考察,比如简答题,难度中等,我们将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考生。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每一个规律都有比较鲜明、核心的特点,其中有部分规律需要进行区分,在考试过程中容易混淆,我们要以此为出发点,对每个规律的特点,对教育的启示以及相关进行梳理。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具体表现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具体表现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教学启示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对比:

顺序性:强调方向,先A后BEg:先叫妈妈,后叫爸爸。“先...后...”

阶段性:无方向,阶段与阶段之间有界限,A≠B。Eg:皮亚杰-感前具形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具体表现

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

Eg:狼孩;刚出生的孩子一年长20公分;

王守仁五岁能背书,却不会说话。一般身体发育早。

2.教学启示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具体表现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身体互补;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身心互补。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两类:身身互补。Eg:盲人;

身心互补。Eg:身残志坚;

2.教学启示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长善救失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具体表现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Eg: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2.教学启示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对比:

一刀切-有年龄差,不同年龄-阶段性

-无年龄差,一个年龄-差异性

现在我们来做两道这部分的题目来巩固一下。

1.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这说明人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知识点。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题干中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体现了同一个方面不同速,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是指不同方面不同步。故此题选C。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 )特点。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答案】D。解析:阶段性指的是不同阶段不同特点。题干里面描述小学阶段用直观的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明显是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因此此题选择D,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合。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xy134046)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