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阅读资料 >

2020河北教师招聘公基知识:教育目的的类型

2020-08-02 13:25:19|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随着教师招聘考试难度的提升,一些细碎知识点逐渐出现在考题中,教育目的的类型就是其中之一,此知识点的考查角度一般为分类标准和类型的对应,分类标准是单选题、具体类型是多选题的考查角度,另外,具体类型的理解也是概念反选的考查点。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目的从其作用的特点看,有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

价值性教育目的,即教育在人的价值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这类教育目的的根本就是要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个性情操的人。即价值性教育目的指引和要求实际的教育活动要关注和把握人的精神世界、价值倾向、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和人格品行等方面的发展,使人在生存发展中内心世界有所依托——“心有所属”。

功用性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在发展人从事或作用于各种事物的活动性能方面所预期的结果,内含对人的功用性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在教育实践中以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功用性教育目的的根本就是要解决人在各种活动中的实际能力和作用效能的开发与提升,发展和增强人在各种活动中行为的有用性和功效性。即功用性教育目的是指引和要求实际的教育活动要关注和把握人从事各种实际活动、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智能素养和技能技巧的发展,使人在生存发展中具有行事做事的力量和技能——“身有所为”。

关系:两者都属于总体教育目的在实现过程中衔生出来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也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在社会总体教育目的的实现过程中,必须以人未来发展的利益和社会需要为教育确立良好的价值性目标,同时也要使功用性目的的确立符合价值性目标的要求,使二者一致,并在实践中相统一,否则,教育活动就难以很好地实现它的价值目的和功用目的。当然,在实践中也不能将二者相互代替,因为这样就不能造就完整的人。缺少功用性目的,价值性目的的实现就会失去活动能力的依托;而以功用性目的代替价值性目的,或以功用性目的作为最高目的(如只把学生如何取得良好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的),也无益于教育活动根本价值的真正实现。

(二)教育目的从其所含要求的特点看,有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内含对人发展的理想性要求。即终极性教育目的具有发展的终结性,对各种教育阶段及教育活动的影响是宏观的,具有总的指导原则和方向指引的意义。

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及其活动在不同阶段所要连续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在每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发展过渡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不可或缺性,既表示某一阶段的目标,又表示对先前阶段目标的续接性和对以后阶段目标的奠基性。即发展性教育目的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对各种教育阶段及教育活动的影响是具体的,对各种教育现实问题解决的结果具有直接评价和认定的意义。

就二者的关系看,终极性教育目的是发展性目的的根本性依据,是发展性目的确立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而发展性教育目的则是终极性教育目的实现的“必经路线”和必不可少的“具体策略”,是终极性目的的具体体现。

(三)教育目的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它一般是由国家(或一定地区)作为主体提出的,其决策过程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常常体现在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教育文本或有关的法令之中。

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蕴含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会一定的权力机构正式确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而存在的。它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思想理论为根基而存在,其大多是一些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基于自己的社会见解或教育见解而提出的,通常体现在他们的理论或思想中。这类教育目的虽不是由社会一定权力机构正式决策的,但因其深邃的思想阐述、多视角的深刻分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类则是基于一定社会单纯的功利观念而存在,它虽没有明确的阐述,但常常供助一定的社会功利心理和观念而起作用,如片面或单纯升学的教育目的。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虽然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但二者因不同的社会需要常有互为依据的情况,有的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成为国家(或一定地区)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的重要来源或重要依据。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教育目的,邓小平关于“四有新人”的培养与我国义务教育目的等。有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成为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提出的重要依据或重要来源。如日本学者提出的21世纪教育目的,就是基于本国1947年公布的《教育基本法》中教育目的的精神来考虑的。两者之问的相互影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还带有矛盾性,如我国正式决策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与现实中出现的单纯或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目的就是如此。

(四)教育目的从其体现的范围看,有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

在教育发展史上,把教育目的区分为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内在教育目的即具体教育过程(或某门课程建设)要实现的直接目的,是对具体教育活动预期结果的直接指向,内含对学习者情意品行,知识认知、行为技能等方面发展变化预期的结果,它是指通过某门课程及其教学目标或某一单元,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预期的和所应体现出来的具体结果。内在教育目的在陈述上具有明确的界定,比较具体、微现,切近具体的实际教育活动,是具体测评实际教育活动的直接指标和依据。

外在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目的领域位次较高的教育目的,它体现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的教育在人的培养上所预期达到的总的目标和结果,是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对所属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普遍的原则要求。其表述特点比较宏现、抽象,不像内在教育目的那样微观、具体、便于在实践中把握和操作。因此,外在教育目的不如内在教育目的较为切近具体的实际教育活动,对实际的、具体的教育活动来说,它只是一种方向、指针,而不是具体教育活动所能直接达到的目标。

以上就是关于教育目的类型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关键词阅读 教育目的的类型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