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阅读资料 >

2020河北教师招聘公基知识:教育理论常考人物之苛勒2

2020-08-02 13:16:47|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一、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论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基本观点: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认为遗传素质起决定作用。

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格塞尔(成熟机制)、霍尔(复演说)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基本观点:外在力量决定人的发展。

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

(3)多因素交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基本观点: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4)辐合论(二因素论)

基本观点: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且不能相互替代。

代表人物:施泰伦、吴伟士(武德沃斯)

【易错点】内发论和外铄论的观点及其代表人物是常考点也是易混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在识记时,可运用口诀:孟子复(弗洛伊德)活(霍尔)卫(威尔逊)高(高尔顿)歌(格赛尔)。外婆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此外,对于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和辐合论,考生的复习重点应放在其主要观点上,避免混淆四个理论的观点。

【例题】(单选题)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 A.外铄论

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C.环境决定论

D.内发论

【答案】D。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不平衡性(不均衡性)

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青少年身心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平衡的,有的方面可能在较早年龄就达到较高水平,而有的方面则晚些。

【易错点】考生在理解这两个特征时需注意:掌握阶段性规律的关键是“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掌握不平衡性规律的关键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和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

【例题1】(单选题)“既不能把小学生当中学生看待,也不能把初中生和高中生混为一谈,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这说明学生发展的规律具有( )。

A.顺序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阶段性

【答案】D。解析:题干强调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即反映了个体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例题2】(单选题)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C。解析:题干的描述是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典型表现。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与不平衡性(不均衡性)

个别差异性: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青少年身心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平衡的,有的方面可能在较早年龄就达到较高水平,而有的方面则晚些。

【易错点】别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是易混点,考生可参考以下内容进行理解: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主要是指同一个体,而个别差异性则主要指不同个体。此外,个别差异性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

【例题1】(单选题)有的人记忆力强,有的人感知力强,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人写作能力强。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个体之间身心发展的差异,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例题2】(单选题)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王阳明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背祖父的众多藏书。这说明( )。

A.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B.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C.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D.人的发展具有整体性

【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体现的是王阳明的语言发展水平低而记忆发展水平较高,体现不同方面发展水平不一致,说明人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选择B。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