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规律可由三个重要公式体现出来。引导学生写出: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实验:让一片羽毛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学生:钢球落得快。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似乎很容易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这也是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那这个观点到底正确与否呢?我们下来继续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用一个长约1米,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的玻璃管(牛顿管),把形状和质量不同的小金属片、小羽毛等,放在玻璃管里。
(1)打开开关,管里有空气,把玻璃管倒立过来,现象如何?学生: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不同。
(2)把管里的空气几乎全部抽出(先让学生用抽气机把管里的空气几乎全部抽出),现象如何?学生:下落的快慢接近相同。
老师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出:可见导致物体下落有快有慢的原因是空气有阻力。根据实验现象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师生总结:物体只有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引导学生从上面的实验现象和定义分析得: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教师用问题进行引导:自由落体运动得加速度是怎样的呢?
(学生分组实验:重物自由下落,用打点计时器打一纸带。)
教师提问,通过分析纸带能否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能够根据来算出加速度,比较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是否一致,从而得出物体是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论,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且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这个实验便于操作,却很粗糙,人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实验手段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较先进的方法──频闪照相法。
(看多媒体投影:这是自由落体运动(小球)的频闪照相的照片,照片上相邻的像是相隔同样的时间拍摄的,类似纸带的分析我们可以较准确地求出小球的加速度。)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老师提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公式。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参考答案】
自由落体是指常规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物理模型。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牛顿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轻重不同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过程,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实际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前人(亚里士多德)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