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医疗卫生 > 阅读资料 >

医学基础知识备考:病毒性肝炎病理变化

2018-07-31 10:12:12| 来源:张家口人事考试网

【导读】为方便考生备考,张家口人事考试网发布医学基础知识备考:病毒性肝炎病理变化。更多资讯和备考动态可进群交流【医疗考试群 271356225】

点击查看<<<更多医学基础备考资料

病毒性肝炎,说到这个名词,一般非医学生可能都会感到有点陌生,但是一说乙肝,就都会知道了,从出生时候就要打疫苗来预防的传染性疾病,中公老师为大家讲解一下病毒性肝炎病理变化。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病毒性肝炎,就是指一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中数乙肝最为常见。

接下来进入我们要讲述的主要内容,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肝细胞变性

①细胞水肿:在病毒性肝炎中常见。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水分较正常明显增多所致。镜下见肝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为胞浆疏松化。病变进一步发展,肝细胞张大呈球形,胞浆几乎完全透明,称为气球样变。高度气球样变的肝细胞最终可发生溶解性坏死。

②嗜酸性变:多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散在于肝小叶内。镜下见肝细胞胞浆浓缩、颗粒消失,呈强嗜酸性,胞核也浓缩以致消失。

(2)肝细胞坏死与凋亡

①溶解性坏死: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此种坏死的范围和分布不同,可分为:

a.点状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b.碎片状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

c.桥接坏死:常见于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

d.大片坏死:常见于重型肝炎。

②凋亡:以往曾被认为是嗜酸性坏死,实质属细胞凋亡。由上述嗜酸性变发展而来。

(3)炎细胞浸润:肝炎时在门管区或肝小叶内常有程度不等的炎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4)肝细胞再生与间质反应性增生:主要包括肝细胞再生、库普弗细胞增生和肥大以及肝星状细胞增生等。

看了这么多,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掌握怎么样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面这道题。

【例题】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属于: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性坏死 D.固缩性坏死

【答案】B。解析: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分两类,一为嗜酸性坏死,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为单个肝细胞的死亡,属细胞凋亡;二为溶解性坏死,由严重的细胞水肿发展而来。溶解性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

以上就是为大家总结的病毒性肝炎病理变化,希望大家在阅读之后,能够掌握在心,将这一难点攻克!

   [点击关注]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hmm35687)
关键词阅读 医学基础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