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医疗卫生 > 阅读资料 >

医学基础知识备考:人体的散热方式都有哪些?

2018-07-26 14:12:26| 来源:张家口人事考试网

【导读】为方便考生备考,张家口人事考试网发布医学基础知识备考:人体的散热方式都有哪些?。更多资讯和备考动态可进群交流【医疗考试群 271356225】

人体的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

人体的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不显性蒸发和发汗)。

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

人体的散热方式一:辐射散热

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

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如舰船、炼钢人员),因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不仅不能辐射散热,反而会吸收周围的热量,故易发生中暑。

人体的散热方式二:传导散热

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量取决于:

1.与皮肤接触物体的温差。

2.与皮肤接触面积的大小。

3.与皮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

水的导热性好,因此临床上常利用冷水袋或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

脂肪的导热性差,因而肥胖者炎热的天气易出汗。

人体的散热方式三:对流散热

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流散热量主要取决于:气温、风速

衣服覆盖于体表,不易实现对流;棉、毛纤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因此增加衣着可以保温御寒。

若在较密闭的高温环境中(如船舱内)或闷热气候,因空气对流差,易发生中暑。

人体的散热方式四:蒸发散热

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散热方式。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①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黏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水滴前蒸发掉的散热形式。

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人体不感蒸发量约1000ml/日(皮肤约占2/3,肺占1/3)。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丢失的体液量。

②发汗:又称可感蒸发。

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到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度大、衣着又多时,气温达25℃便可发汗;机体活动时,由于产热量增加,虽然环境温度低于20℃亦可发汗。炎热的气候,短时间内发汗量可达1.5L/h。

以上是对人体散热方式的归纳总结。更多卫生法规知识,请关注张家口人事考试网。

   [点击关注]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hmm35687)
关键词阅读 医学基础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