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阅读资料 >

教育心理学备考-群体影响

2018-04-30 15:06:57| 来源:

【导读】 张家口人 事考试网提醒您,更多备考信息动态可进群交流(2018张家口教师招聘群 285729906 ),更多教师招聘备考 试题资料可在教师栏目进行阅读。

群体影响

群体影响这部分内容是社会心理这部分的一个考察重点,考察形式以客观题形式为主,大家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主要需要分清楚相近概念。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抑制

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活动效率或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干扰或社会抑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主要在于个人活动效率高低的变化。比如考试时老师一在旁边就紧张,面试时考官看着紧张,这就是社会抑制,而别人在学我们自己也一起学,这是社会助长。

(二)社会惰化(懒惰)(群体规模越大,社会惰化现象可能会更严重)

社会惰化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即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例如大扫除的时候,有人偷懒。跑步喊口号有人不发出声音,这些都是社会惰化。

与社会干扰(社会抑制)不同的是,社会堕化作用往往发生在那些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合作,但个人的成绩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而社会干扰则关注他人在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即使和别人一起工作,也并非做同一件事儿,而是个人完成自己的工作。大家需要根据此点分清楚社会惰化和社会抑制。

(三)社会标准化倾向

社会标准化倾向最早由谢里夫发现。

社会标准化倾向:多数人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共同学习或工作往往在完成速度和质量上有渐趋一致的倾向,这个倾向称之为社会标准化倾向。

(四)从众与服从

1.从众

(1)从众概述

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比如吃东西的时候去人最多的地方,排队客观上造成压力。需要注意的是从众是一种自愿行为

2.服从

(1)服从概述

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服从与从众有着本质不同。从众情况下个体是自愿的,服从情况下个体是不自愿的,是应别人要求去行动的。

(五)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

利他行为: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出于自觉自愿的助人行为,是一种把帮助别人当作唯一目的的行为。与利他行为关系密切的两个概念:助人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是指以个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如帮助他人、自觉保护环境等。

利他行为四个特点:第一,自愿性;第二,利他性;第三,无偿性;第四,(自我)损失性。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

侵犯行为的三个特点:第一,外显性;第二,伤害性;第三,有意性。

以上内容就是群体影响的内容了,希望大家学习能够分辨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异,掌握此知识点。

 

   [点击关注]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hmm35687)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