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考试题库 >

2022河北教师招聘每日一练答案(2月9日)

2022-02-09 16:23:41|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另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与题干中呈现的关键词“学生先从事活动,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相符,因此,D 选项正确。

A 选项,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B 选项,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C 选项,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ABC 选项,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本题选择 D 选项。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题干中小华能分辨语法,却无法说出语法规则,是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的。外显学习,是指人们有意识的、需要作出努力并采取一定策略的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因此,答案选 A。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了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从学习结果说,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其中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认知策略与智慧技能的不同在于智慧技能指向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则支配着学习者在应对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内在的”东西。这种使学习者自身管理自己思维过程的内在的有组织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够调节自己的学习进程利用的是认知技能

6.【答案】ABC。中公教育解析:桑代克提出试误过程主要受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的支配,并把他们称之为学习的主律(公律)。除了上述三个原则外,桑代克还提出了五个补充性的学习原则,即副律:多重反应原则;情境中的个别要素具有决定反映的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结转移原则;定势态度或顺应的原则。

7.【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布鲁纳认为注重基本结构、原理、概念的教学有以下作用:(1)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基本原理弄懂了,特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2)能更好记忆科学知识。只有有结构、有系统地储存知识,才有助于提取知识。(3)可以促进迁移。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有助于通向适当的迁移。(4)可以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由于充分理解了某知识领域的结构,高深的概念可以适当地教给年龄较小的学生,以缩短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故答案选 ABCD。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这种行为改变是需要经过练习或反复经验,并且是持久的,只仅仅行为改变,不能确认为是学习。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而华生虽然也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但他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10. 【参考答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主要有:

(1)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③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都会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3)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4)教学观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梁静)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