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发达,商品交换频繁,农业生产活跃。在该时期,我国相对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在全国确立、据《礼记,学记》记载,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其意即周朝的每一级行政机构都没有相应的学校,即乡校、州序、党庠、家塾、同学等。这里,乡、党、州等是周朝的行政区划单位。总而观之,西周的学校分国学和乡学两种。
国学设在国都丰镐,属于中央学校,它是周天子和诸侯在都城专门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学子入学年龄一般为15岁或18岁。国学分为大学与小学两级,奴隶主贵族子弟依照学生入学年龄与程度分别进入两种学校。其中,大学又分为周天子所设立的大学与诸侯所设立的大学。周天子所设的大学一般规模较大,大致分为五学,分布在王宫的不同位置:辟雍居中,四周分设南(成均)、北(上庠)、东(东序)、西(瞽宗)四学,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而诸侯所设的大学,规模一般比较简单,且都仅有一学,因其半环以水,故称“泮宫”。西周的小学是专门为年少的王子与诸侯子弟设立的学校,其入学年龄一般为8岁、10岁、13岁、15岁。在小学中设有专门司教的职官“小辅”。正如《礼记,王制》所言:“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乡学是专门为一般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地方学校,其等级较低,且规模较小,设置简单,它是西周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学一般设在国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之中。乡学的基本教育内容、教育要求、教育方法与国学基本一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类学校中一般实行定期考查和推荐制度,那些优秀的学子可以被送到国学继续深造。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奴隶社会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礼、乐主要是指奴隶社会的社会伦理道德、礼节仪式方面的知识。其中礼是指礼仪,包括各种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乐”是指人们在开展上述礼仪活动时所奏的乐曲和所跳的舞蹈,西周很重视礼乐,礼乐是专门用来区分君臣、上下、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是巩同统治阶级地位的有力武器。相对而言,“礼”重视培养人的道德行为,“乐”重视培养人的道德修养与道德情操,二者互为表里,共同服务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巩固。书、数主要是有关识字、计算方面的基本生活知识。其中,书是指识字、写字,数是指计算,是最粗浅的计算知识。“九九乘法表”就是在周朝时期出现的,并成为这一时期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综合起来,书、数培养的是学生最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一般属于小学的学习内容。射、御主要涉及军事知识教育。其中“射”是指射箭,“御”是指驾车技能,二者合二为一,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作战能力。“六艺”教育是我国西周教育内容的总称,它起源于夏朝,在商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在西周时期成型、完备,成为西周教育内容的主体和标志。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备考教师招聘考试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