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考试题库 >

2021河北教师招聘每日一练答案(10月19日)

2021-10-19 18:42:03|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新课程改革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选项A,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

选项B,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选项C,艺术与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选项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题干中问的是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C。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制定教学计划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弹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全面优化原则等。

选项A,民主原则指在教学工作中,要公正、客观和平等。

选项B,弹性原则指的是,即在坚持编订统一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应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留给他们因地制宜的余地,让他们拥有一些设置课程、选择课程、安排教学时序与假期等的自主权。

选项C,适应性指专业设置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教研组系要在广泛调查相关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其对中职人才规格的需求,积极引入行业标准,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能力-素质-知识”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逐步形成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

选项D,系统组合原则指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使全体学生实现“德、智、体”全面和谐的发展,正确处理好行为与思想、能力与知识、实践与理论、学习与健康的关系。

题干中强调的是制定教学计划具有自主权,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B。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类型中的隐性课程。

选项A,显性课程指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选项B,学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

选项C,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

选项D,隐性课程指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这一词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题干中校风、学风属于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没有计划性的课程形式,所以是隐性课程。故选择D。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设计的三层次。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选项A,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选项B,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选项C,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选项D,教学参考书属于教材的一种形式。

题干中,考试科目及考试内容是考试的核心问题。课程标准规定学科知识的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所以考试命题的依据应该是课程标准,故选择B。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隐性课程的含义。隐性课程是学校中以间接、内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使学生获得非正式的和无意识的学习经验。故答案选择A。

选项B,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选项C,广域课程,就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课程,在范围上比融合课程要大。例如,社会研究课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和人类学等有关学科内容。

选项D,全纳课程要适应所有学生的共性,首先是一种“共同课程”,即提供同样的、高质量的课程给所有儿童,要求特殊需要儿童也要达到和正常儿童一样的课程目标。其次,全纳课程还要兼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是一种“弹性课程”,即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多样性,反映出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要。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选项A,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的作用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选项B,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在新课改中,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选项C,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故考试用书属于教材。

选项D,教材的主体为教科书和讲义,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呈现形式,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来划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选项A,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

选项B,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选项C,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与隐性课程相对,其显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性。

选项D,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题干中描述学校利用板报、建筑物等媒介传递教育理念,是一种非预期的、潜在的课程,因此这属于隐性课程。故本题选择A选项。

8.【答案】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选项A,学科设置,即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选项B,课程计划,即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选项C,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选项D,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

题干中,课程的文本形式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故本题答案为BCD。

9.【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观。当代教学改革的趋势有以下内容:

(1)从重视教师为中心向重视学生为中心转变;

(2)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转变;

(3)从重视教法转向重视学法;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由重视结果转向重视过程;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的转变。

可知,ABCD选项均符合当代教学观改革的特点。故本题全选。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在评价的主体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梁静)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