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中国湖泊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湖泊分布并提问:我国的湖泊众多,但是分布却不均匀,这是为什么呢?顺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知识回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知识。
【学生活动】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不均匀。夏秋多,东春少。夏秋季节,降水集中,河水暴涨,大量流入海洋,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河流水位下降,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旱灾。此外,不同年份的降水总量变化也较大。兴修水库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径。
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图、《中国降水量》图,并提问:我国的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教师活动】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南方水资源约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水资源仅占全国的不到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3.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并提问:结合我国气候特点,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
【学生活动】季风气候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受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
【教师总结】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夏秋多,冬春少,受季风影响强弱(南方强,越往北越弱)、时间的不同,呈现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读图3-3-5《中国跨流域调水线路示意图》,说说我国是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在生活中我们对水资源应该抱以怎样态度呢?
【学生活动】跨流域调水。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引导学生回答湖泊分布的原因,顺势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搜集我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解决对策,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说南水北调三条线的调水情况。
【参考答案】
(1)东线。从江苏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多个大中城市,例如天津、济南、青岛、徐州等。东线有京杭大运河及天然湖泊可以利用,修建较快,靠近长江口抽水有保证,但是需要梯级抽水,费用较高。
(2)中线。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北京、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但是线路较长,新挖渠道工程较大。
(3)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水质好且距离短,但是地形复杂,穿越山区多,工程量过大,沿途地区生态脆弱。
2.谈谈你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和传统的节水观念的认识。
【参考答案】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但是,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要保证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良好的水环境,必须建立节水型社会。其中包括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方方面面,大力提高水的利用率,要使水危机的意识深入人心,养成人人爱护水,时刻节水的局面。
节水型社会是全民资源价值观念普遍确立,节水活动普遍参与的社会。节水是全民的事,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是一次社会观念的革命,只有社会的普遍参与才能形成.。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