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0下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2021-01-14 18:22:50|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高中美术《掷铁饼者》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吗?它的发源地在哪里?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神奇的国度古希腊。而古希腊时期的雕刻正广泛体现了希腊人民热爱体育运动的精神,比如今天学习的《掷铁饼者》。

活动二:描述分析

1.背景介绍

根据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请学生分享:

(1)米隆《掷铁饼者》的雕刻形式是什么?主要采用的是哪种材质(圆雕、青铜材质)

(2)该雕塑作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希腊人民受到国情的影响,热爱体育竞技运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希腊时期,人民把制作雕像和建造神庙看作对神灵的最大尊敬,同时他们热爱体育竞技运动,因此很多体现神灵题材、运动题材的作品应运而生。

2.艺术特点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作品《掷铁饼者》,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1)雕塑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他在做什么?(运动员掷铁饼极富有表现力的瞬间)

(2)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体现了人体美,具有稳定感)

组织小组讨论,以美术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3)《掷铁饼者》的构图是怎样的?(构图:富有动感的“S”形)

(4)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它的造型体现了怎样的形式美?(有韵律的节奏感)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该雕塑刻画的强健男子,弯腰曲臂成S形,整体连续动作充满了强烈的稳定感与节奏感,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因此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空间中凝固的永恒”。

活动三:总结解释

根据古希腊时期历史文化背景的资料,以及对《掷铁饼者》作品的欣赏,请学生分享:

(1)古希腊人像雕刻的特点有哪些?(体魄强健、稳定和谐、纯真高尚)

(2)该时期的艺术家又具有怎样的审美倾向?(理想化的运动美)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古希腊时期,追求以和谐为美的美学观念,使古希腊人像雕刻都具有沉着高贵的气质、和谐理想美的风尚。这时期的艺术家擅长用合理的人体结构和微妙的起伏转折表现男性在户外运动的场景。所以创作出很多既具有运动员一般健壮体魄,又有典雅宁静气质的作品。

活动四:欣赏评价

1.结合刚刚对于《掷铁饼者》的分析,展示作品《命运三女神》,请同学以“艺术鉴赏家”的身份来欣赏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从背景、内容、构图、造型等方面进行欣赏。

3.欣赏结束后,举行“古希腊雕塑撷英”鉴赏会活动,请学生自愿介绍自己的欣赏心得。

4.其他同学从背景、内容、造型、情感等方面互相评价。

(如《命运三女神》:背景——古希腊时期,人们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为神歌功颂德。所有这些神庙中以帕特农神庙最为出色,《命运三女神》为帕特农神庙的雕像残片;形象——纺织人间命运的三女神;艺术特点——健美的身躯、潇洒的姿态;感受——喜悦欢快、亲密动人。)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希腊古典时期的执政者伯里克利曾说过“我们是爱美的人”。所以通过这时期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使我们知道,人体有无数种可能,只有不断地突破极限,才有了美的可能。而古希腊的雕塑更成为了世界雕塑史上的典范,它不仅对西方美术,也对世界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课后请同学们鉴赏古希腊时期其他著名的雕塑作品,并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欣赏心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阐述米隆《掷铁饼者》的艺术价值。

【参考答案】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该男子弯腰屈臂成S形,重心移到右脚,左足尖点地辅助支撑。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上下对称,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赞美了人体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

米隆出色的概括了掷铁饼者这一动作的整体连续过程,把复杂矛盾的动作归结为一连串的鲜明姿态,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铁饼和头,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塑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整尊雕像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尊男运动员塑像还解决了雕塑一个支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运动姿态动作树立了榜样。因此,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空间中凝固的永恒”。

2.高中生怎样提高美术鉴赏力?

【参考答案】

美术课是提升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高中阶段是提高学生鉴赏力的重要阶段,我认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高中生的美术鉴赏力,例如:

(1)增加鉴赏的基础知识,了解各门类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其不同流派的艺术语言,才能与之交流与对话,进而知道怎样从感性入手进行形式分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并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2)多鉴赏经典的美术作品,优秀作品看得多,知道得就多,鉴赏时对于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甄别、评价等思维活动就会比较快、比较准确。

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还有更多好的教学方法等待我们发现。

1 2 3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