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隶书》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中国书法五千年》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哪种书体最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由此揭示课题《隶书》。
活动二:描述分析
1.隶书的发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请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泰山刻石》《乙瑛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肚痛贴》,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我国书法作品有哪几种不同的书体?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篆、隶、楷、行、草。
(2)引导学生继续欣赏《乙瑛碑》,并请学生简单介绍隶书的发展历史。
学生交流后并回答,教师总结:乙瑛碑现存在山东曲阜孔庙,是属于隶书作品,最早的金文、铭文都属于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政策,官方才开始统一使用小篆,而民间则通行隶书,但至汉代隶书成就最高,传说程邈为隶书的创造者。
2.隶书的基本特征
(1)请学生欣赏《张迁碑》和《乙瑛碑》隶书作品,并思考:这两幅隶书作品点画、结字以及章法上有什么特色?
教师总结:结字以扁方为主,笔画呈“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之势,章法上布白较少,一般字距较大,而行距相对较小。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张迁碑》和《乙瑛碑》局部图、细节图,并追问:这样的点画特点在运笔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要注意逆入平出,锋不外漏。
教师展示《张迁碑》和《乙瑛碑》隶书作品,请学生观看碑文,播放纪录片《书法艺术》,请学生观摩书法家书写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石刻碑文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回顾:纪念性石刻,表彰功臣。
活动三:总结解释
1.教师总结:《乙瑛碑》记载鲁相乙瑛请在孔庙设置“百石卒史”,执掌祭祀的公赎事件;而《张迁碑》的碑文记载了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和张骞的功绩,并涉及黄巾起义军的有关情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师生共同总结隶书的欣赏角度:可以从点画、结字,以及书写原则几个方面来入手。
活动四:欣赏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临写《乙瑛碑》,并在练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横画“一波三折”的写法,并理解“蚕不二设、雁不双飞”,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发言,从点画、结字、书写原则等方面分析作品,同学互评,教师总结。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隶书的基本特征是结字扁平,“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书写原则是“蚕不二设,雁不双飞”。进行情感升华: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一代代书法家的心血,在信息时代也以独特的方式传播,我们要予以重视,不断学习,传承发扬。
2.教师请学生课后上网搜集资料查找其他书法大家的隶书作品,进行欣赏分析,下节课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对隶书的认识?
【参考答案】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2.介绍一下中国的书体发展演变。
【参考答案】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先秦时期的文字,为了记载史实,把长篇文字用刀刻在甲骨上,保存下来。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金文即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较之于甲骨文的纤细,金文稍粗,古朴,有金石气。后来又产生了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文字多了,有了较一致的造字原则和风格,书写也更加讲究美观,逐渐形成大篆体。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改进大篆体,统一为小篆体。后来,从篆体又发展出隶体,也得到秦始皇的肯定和赞赏,从而得到广泛地采用。汉朝是隶书大盛的时代,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四百多年间社会稳定繁荣,文化艺术得到空前发展,于是两汉时期成为了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朝着使用简便、字体美观方面发展,书体流派纷呈、风格多样。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到了三国时期则是隶楷并存。魏晋时期楷、行、草三书盛行,奠定了现代书体的格局。晋代后书法理论发展起来,推动了书法艺术水平的提高。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是魏晋时期书家的代表人物。王羲之完善了楷、行、草的今体书法,被历代奉为楷书的楷模“天下第一行书”。他的代表作有楷书《黄庭经》、行书《兰亭序》、草书《十七帖》等。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