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0下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2021-01-14 17:54:34|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2020下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音乐《将军令》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刘邦和项羽的图片;提问学生,通过图片能感受到什么?这两位人物有什么传奇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刚看到的图片,是我们中国秦汉时期的两位英雄人物;为了争夺王位,这两位大将军展开了生死之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部作品就是跟大将军有关。

引入课题——《将军令》。

(二)整体感知

1.初听乐曲:感受作品的情绪,体裁形式。通过提问学生:“同学们,听完这首乐曲你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回答。(热烈奔放、气势宏大)

2.复听乐曲:再次播放乐曲,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并提问学生:同学们,这首作品有几个部分构成?都听出了有哪些种类的乐器?学生自由回答。(四个部分;吹管乐、打击乐)

(三)深入探究

1.分段聆听:全曲是单主题的变奏曲,结构是引子加上主题乐段,按照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2.引子(擂鼓):通过聆听,询问学生描绘的画面:描写军营中鼓声雷动,预示着战争开始的情景。演奏时需要把握强有力的力度演奏。

3.第一段(升帐):对比引子部分,比较庄重肃穆,预示着大将军就要登场,在军长中商议军事的场景。演奏时需注意速度稍慢,节奏稳定,性格鲜明。

4.第二段(出征):通过聆听学问学生,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将军即将出征上战场,也表现出了将军的英雄气概和气魄,为了烘托这样的气氛,需要用小块版演奏。同时吹管乐唢呐和打击乐同时演奏为将军出场做准备。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吹管乐和打击乐的乐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辨别。

5.第三段(决战):引导学生感受将军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的场面,也是洪亮的唢呐和紧密的节奏将乐曲推向高潮,最后,乐曲在鼓乐齐鸣中以豪壮的尾句结束。

6.完整聆听一遍,跟随音乐哼唱教材谱例旋律,感受乐曲的情感。

(四)巩固提升

1.播放由香港作曲家黄沾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并总结这首歌曲的旋律曲调就选自于《将军令》。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总结。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将军令》的所有内容,体会吹打乐的魅力。

2.课下观看影片《英雄本色》,与同学分享感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采用分段聆听的授课方式?

【参考答案】

第一,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作品的内涵,通过分段聆听的方式,学生能更精细的理解作品每一部分的主体思想,能更准确地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

第二,通过不同乐段之间的对比,提升学生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艺术表现力;

第三,为了适应音乐新课标的理念,需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段之间的对比和意义。

2.简述我国民族乐器组及代表乐器。

【参考答案】

吹奏乐器:竹笛、唢呐、笙、萧、葫芦丝等;

拉弦乐器:二胡、高胡、京胡、京二胡等;

弹拨乐器:古筝、琵琶、柳琴、阮等;

打击乐器:鼓、钹、镲,锣等。

1 2 3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