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0下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2021-01-11 16:47:52|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2020下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高中语文《陈情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去感受。【板书:陈情表】

(二)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背景资料。

明确: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诏。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他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婉言辞谢。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停顿节奏和读音,并注意把握各段的感情基调。

明确:第1段:凄苦,悲凉;第2段:感激,恳切;第3段:真挚,诚恳;第4段:忠诚,恳切,期待。

3.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多媒体出示重点生字词。

明确:吊:安慰。逮:及,到。

(三)深入研读

1.李密为什么要“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

明确:(1)“陈情”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2)“陈情”的内容:第一段叙述自身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苦;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但自己无法不顾祖母的尴尬处境;第三段列举晋武帝以孝治国的思想,进一步阐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孤苦;第四段向晋武帝表明自己在祖母终老后定当衔草结环的志向。【板书:家境孤苦、进退两难、以孝治国、衔草结环】

(3)“陈情”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板书:以情动人】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明确:(1)晋武帝“以孝治天下”,作者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获得好感。

(2)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

(3)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之情,以唤起同情。

3.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晋武帝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吗?为什么呢?

明确:会答应。因为晋武帝不仅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同时也能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四)拓展延伸

问题: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

明确: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依据板书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介绍“表”这种文体。

【参考答案】

在中国古代文体中,有一种名为“表”的文章。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但是名称和功用,随着不同的时代也有变化。“表”是秦汉时代开始有的,唐、宋以后,表文不仅多用四六文体,而且会应用于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表,虽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明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同,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唐、宋以后用骈体写的表文,有的由于用典精切,词藻清丽,也成为骈体文学中的代表作。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你认为诵读对于文言文学习有哪些推动作用?

【参考答案】

语文教学的读,就是从正确识读语音、词汇和文段入手,在阅读中读出词意、句意、情感。古文教学尤其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断句,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这是我设计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文是一篇情满笔端,措辞恳切的至情美文。文章委婉得体,悲恻动人。作者无论是诉自己的孤苦之情和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还是述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之情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都十分感人。这个特性,决定了它是最适宜用诵读法进行教学的课文。在整堂课中,齐读、抽读交替出现,边读边议,议后再读,学生们就在一次次的讨论与诵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缩短了与作者心灵上的距离,真正深入到了李密的内心世界,理解了当时他进退两难的境遇,感受到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深情。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1 2 3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