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0下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上午】

2021-01-11 16:50:00|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2020下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上午】

来源于网络

结构化(幼儿)题目解析

一、认知类

【题目来源】1月10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结构化面试考题

【考题一回顾】游戏贯穿幼儿学习始终,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提炼、提出观点

我认为“游戏贯穿幼儿学习始终”这句话是正确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知识。《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2.分析论证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活动,也是幼儿自发的学习模式。游戏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是促进他们儿童身体、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发展以及成长的重要手段。如追逐游戏可以增强幼儿体质;科学游戏可以提升幼儿科学探索能力;《丢手绢》可以发展幼儿的反应能力等;

在游戏中幼儿更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相反非游戏化的活动、教学会扼杀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甚至会让幼儿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3.落实解决

游戏贯穿幼儿学习始终,让孩子在学中玩,作为老师可以这么做:

(1)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例如,幼儿在角色扮演区假扮妈妈喂养娃娃,假扮医生给病人看病。他们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知道了角色的特征、发展了想象、促进了社会化、发展了语言。

(2)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加入游戏的形式。例如,数学活动《9的分解与组成》中,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播放一段音乐,当音乐停止时,带有数字宝宝的小朋友要躲进与其数字相加是9的数字小屋;还可以套用“点兵点将”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回答问题。

(3)可以将学习和游戏进行紧密结合。教师教会幼儿认识物体的形状、色彩、大小、轻重等特征,了解结构造型技能;幼儿在玩搭积木、串木珠等的结构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家园共育。教师也要引导家长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并掌握在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例如,玩“小熊吹泡泡”游戏,可以建议他们去追泡泡,观察泡泡飞舞与消失的有趣现象。

【题目来源】1月10日 山东省济南市 结构化面试考题

【考题二回顾】关于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提炼、提出观点

幼儿园小学化是教育部明令禁止但时有发生的一个问题。部分幼儿园自身专业性不足又迫于家长压力从而错误地让幼儿过早地学习小学的知识,这会给幼儿学习带来很大的危害。学前教育机构应遵循儿童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发展规律,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提高,杜绝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和照搬小学上课模式的“小学化”。

2.分析论证

小学化的危害:幼儿学习小学知识难度较大,容易受挫,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利于幼儿后期的学校学习;枯燥的小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足,会引起幼儿厌学情绪,而只注重知识的小学化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

小学化的原因:在当代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幼儿园及老师科学保教理念及能力不足,又受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和幼儿过早面临升学压力的影响下进行小学化教育等综合因素造成了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

3.落实解决

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可以这么做:

(1)各地教育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出台措施规范学前教育,淡化其浓重的应试功利色彩,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加大监管力度,对幼儿园进行不定期抽查。

(2)幼儿园遵循教育规律,转变教育理念,将教学重点从学习外语、拼音识字转向重点培养孩子真善美的价值观、与人相处的能力、创造力与想象力等。

(3)家长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潜在危害,改变以往的功利和焦虑心态,真正还孩子一个宽松、快乐的生活环境。

(4)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育观念的提升,即明确幼儿教育需要什么,要做什么;教育方法的改进,即通过更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5)完善幼小衔接机制,避免幼儿面临升学压力。

1 2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