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阅读资料 >

2020河北教师招聘公基知识:教学内容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2020-07-27 10:46:44|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此部分知识点不是高频考点,但在商丘、焦作、周口等地区涉及到考题,考试频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考试方式比较简单,考察固定知识点或给例子作反选,故需要各位学员把此处知识作为备考知识点。

1.可实践性原则

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其中一项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那么除非教学内容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机会去解决问题,否则这个目标是难以达成的。再如,一个目标是培养浓厚的写作兴趣,那么除非学生有机会自由写作,并从中获得满足,否则也无法达到这个目标。因此,关键是选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机会去实践其中隐含的行为,这项原则对每类目标而言都是必须的。

2.可满足性原则

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使学生在从事目标所隐含的相关行为时,获得满足感。例如,通过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时,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不仅要给学生自我动手的机会,还要使学生通过自我动手解决问题获得满足感。如果教学内容是令人不满或厌恶的,教学目标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甚至学生可能走向目标的反面。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人类的基本满足感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判断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可能给学生带来满足感。

3.可接受性原则

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想要引起的反应是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即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当前的成就水平和心理倾向等。如果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行为是学生目前还做不到的,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能获得有关学生的充足信息,了解他们目前的成就、背景和心理状况。

4.多样性原则

选择的教学内容需多样化。很多特定的教学内容都能用来实现同样的教育目标。只要教育经验能满足有效教学,就可以选择作为教学的内容,使之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说明教师不必局限于限定的教学内容,可以有广泛的创造性。

5.正面效果原则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同样的教学内容有可能产生许多结果,既包括正面的结果,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尝试培养学生鉴赏文学名著能力时,若方法不当,可能会引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反感。因此,教师必须始终小心,以防产生期望之外的不良结果。

例题:

1.担任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又是任课老师的小米老师,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活动课上给学生精心准备了“天宫一号”、“港珠澳大桥”的案例。结果,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弄得小米老师也讲不清楚了。小米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忽略了一个一般原则( )。

A.可接受性原则 B.正面效果原则

C.可满足性原则 D.可实践性原则

【答案】A。解析: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想要引起的反应是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即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当前的成就水平和心理倾向等。如果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行为是学生目前还做不到的,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能获得有关学生的充足信息,了解他们目前的成就、背景和心理状况。题干中学生似懂非懂,老师稀里糊涂,明显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故选A。

2.语文教师罗老师在给学生讲授文学名著(节选)时,因为太注重于侠义、歃血为盟等问题,课堂跑偏,引发了学生对这一课的反感。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罗老师忽视了哪一个原则?( )

A.可实践性原则 B正面效果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可满足性原则

【答案】B。解析:正面效果原则是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同样的教学内容有可能产生许多结果,既包括正面的结果,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尝试培养学生鉴赏文学名著能力时,若方法不当,可能会引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反感。因此,教师必须始终小心,以防产生期望之外的不良结果。题目中老师过于注重江湖义气,引起学生反感,典型的违背了正面效果原则。故选B。

3.作为一个音乐老师,选择音乐课教学内容必须遵守相应的原则,这些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 )

A.可实践性原则 B.限定性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正面效果原则

【答案】B。解析:教学内容选择的一般性原则包括可实践性原、可满足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正面效果原则、多样性原则。故本题选B。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zxf71560)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