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考试题库 >

2019年上半年初中语文学科教师资格面试(精选)第一批

2019-05-18 11:32:21| 来源:学员回顾

荐:2019张家口教资学习群559660376

初中语文《苏州园林》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第4段。

2.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感觉。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最后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三)深入研读

1.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

①明确: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②明确:引用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明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多媒体显示:“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四)拓展延伸

将《苏州园林》中找到的说明方法与《中国石拱桥》作对比。

(五)小结作业

小结: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学生探讨:“作者为何能写出如此的美景?”自主发言:喜爱之情。)

仿句训练:仿照本段,利用总分总的格式写一段话,要求分说部分用一组排比句。下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概括下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参考答案】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以上就是我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2.在品读课文的提问式引导过渡环节,你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四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与感受苏州园林的美。首先我设置了问题:为实现“图画美”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考虑的?学生认真读阅读课文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假山池沼的配合。然后我便紧接着提问:他们的愿望达到了吗?文中哪句话是为此证明?学生再次快速阅读全文找出答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学生读了作者的文章自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一部分之所以这样设计,是紧紧跟随上一“整体感知”环节,环环相扣,步步引导,答案都在课本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紧跟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本环节,从而更好的探究园林之美。

以上就是我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1 2 3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