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了方便考生备考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小编更新教师资格的的一些习题,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教师资格-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模拟题,详情见下文。更多动态可进群交流【教师资格群704243573】
1.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文言中词类活用的用法,教师引用了下面的例子,下列加点字不适合的是( )。
A.一狼洞其中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渔人甚异之
D.学而不思则罔
1.【答案】D。解析:A项,洞:打洞,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水:游泳,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异:认为……奇怪;D项,罔:迷茫。D项没有词类活用。
2.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虚词“于”的用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等,可译为“在”。
B.而青于兰。 于:引进比较对象,译为“比”。
C.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于是:因此
D.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于: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可译为“向”。
2.【答案】C。解析:于是: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3.阅读下面课文的课堂实录,回答问题。
师:在举赵州桥例子的时候,还用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我们先读读文章,从中找出一些数字。
(生齐读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这样一系列数字说明有什么作用呢?是为了说明什么吗?
生:这些数字是为了说明赵州桥雄伟和坚固。
师:那么文中还有了其他说明方法吗?
(生一片默然)
师:接下来咱们看下这段话:“唐朝的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是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引用。
师:很好。在说明文中,我们可以叫它为引用说明,也可以叫做引用。数字说明也可以叫做列数字。那么这些引用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是为了突出它的“形式优美”特征。
下列队上面实录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学习语文课文时,掌握基本的知识是分析文本的前提。
B.教师抛出了问题,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时不要等待要直接讲,以免浪费全班同学的时间。
C.班级的学生氛围沉闷,基础弱,没有活力。
D.读得环节设计不多。
3.【答案】B。解析:遇到学生回答不出的情况,教师应该利用教学机智及时地加以引导,不能直接代替学生回答。
4.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会体会文章的意境,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相关的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多媒体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逐渐走入我们的课堂中,但是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我们的适度原则,不能把课堂变成欣赏课。
B.多媒体教学信息量比较大,学生很难将知识快速消化和吸收,所以我们要注意信息的适量性,对学生的现场表现及时做出反应,及时答疑。
C.多媒体教学我们也要注意是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各有特点,只有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教材与媒体之间优势互补,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地使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的主力军。
4.【答案】D。解析: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具,影响教学效果,用了过多的多媒体,易造成多媒体喧宾夺主,影响师生之间口头交流。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适度原则、适量原则、有机结合原则、简约性原则等。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单元导语
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古诗词,不仅能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感自豪感,同时也能体会诗人当时的的情感。
学习本单元的诗歌,丰富我们的文化积累,同时也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课文导语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游览秦淮河时,在船上听见歌女在唱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轻荡绮艳,歌声哀伤。这首歌是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歌舞升平的生活,不理国政,终于失去了江山。陈国虽然灭亡,但这种靡靡之音却留传下来,在秦淮歌女中传唱,杜牧见此感慨万千。加上当时政治的腐败,朝廷的衰弱,杜牧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秦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诗歌,能够读懂诗歌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50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师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5.根据上述材料,确定这篇诗歌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5.【参考答案】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某些关键词的意义,比如“笼”,“犹”等等。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对唐诗的兴趣。
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2)《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3)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文,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诗,还需要背诵诗歌,感受作者的忧国之情,增强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中公教育解析
[点击关注]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