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阅读资料 >

儿童依恋的类型

2018-05-05 15:33:43| 来源:

【导读】 张家口人事考试网提醒您,更多备考信息动态可进群交流(2018张家口教师招聘群 285729906 ),更多教师招聘备考试题资料可在教师栏目进行阅读。

依恋是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情感系统。这种母婴之间的联结,在本质上是一种情绪、情感、态度及信念的一种复杂系统,其进化与发展的基础是未成熟、弱小的儿童趋近依赖对象的需要。常见的依恋类型一共有三种,分别是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B型:安全型依恋;C型:焦虑——抗拒型依恋。

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

这类儿童在陌生的情景中,母亲是否在场对他们的探究行为没有影响。母亲离开时,儿童不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母亲返回时。也不主动寻求接触;母亲接近时反而转过身去。回避母亲的亲密行为。在忧伤的时候,陌生人的安慰效果与母亲差不多,不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

B型:安全型依恋

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当做是“安全的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母亲在场时,主动去探索;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减少。忧伤时容易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的安慰更加有效。母亲返回时,以积极的情感表达依恋并主动寻求安慰,即使在忧伤时,婴儿也能和母亲的接触很快安静下来,然后继续呈现探索和游戏。

C型:焦虑——反抗型依恋

这类儿童在陌生的环境中,难以主动的去探索周围世界,而且探究互动减少,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母亲离开时儿童相当的忧伤,但重逢时又难以被安慰。实际上,这些儿童拒绝母亲的安慰甚至接触,他们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愤怒的矛盾心理,对母亲缺乏信心,不把母亲当做“安全基地”,当母亲返回时他们抗拒去探究,仍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不安。

其中,B型为良好的、积极的依恋,A型和C型属于消极型,不良的费安全型依恋。

常见的考题主要是单项选择题:

例如:母亲对于婴儿的成长漠不关心,很少与其互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童与母亲形成的依恋关系类型是( )。

A. 安全型 B.反抗型 C.矛盾型 D.回避型

答案:D。

关于依恋的研究,美国著名的动物心理学家哈洛的“恒河猴依恋”实验或者说“母爱剥夺”实验是经典实验。

他们将刚出生的“婴猴”脱离母亲的哺育,单独关在笼子里。笼子里装有两个代理妈妈:一个用铁丝编成,身上装有奶瓶;另一个用绒布装成,身上不设奶瓶。小猴饥饿的时候在铁丝妈妈身上吃奶,但当小猴休息和感到恐惧的时候便会趴到绒布妈妈身上。研究表明,小猴不仅需要食物,还有一种先天的需要,便是与母亲身体亲密的接触。哈洛称之为“接触安慰”。

   [点击关注]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hmm35687)
关键词阅读 儿童依恋的类型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