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考试题库 >

2022河北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4月8日)

2022-04-11 15:17:29|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5)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教育教学权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教师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教师有权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为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题干中杨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法》赋予老师的权利,教研组长的做法侵犯了杨老师的教育教学权。故本题选择D选项。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科书的编写与审定问题。

选项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故A错误。

选项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故B错误。

选项C,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所以审查人员和教科书编写人员不是同一个人,故C错误。

选项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D说法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ABC均是错误的,故选择D。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义务。

选项A,《教师法》第八条第六款规定,教师有“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这项义务可简称“提高业务水平”。

选项B,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教师的基本义务。《教师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教师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选项C,《教师法》第八条第三款规定,教师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的义务。

选项D,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法》第八条第五款规定,教师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该义务有两方面的具体含义:履行该项义务的范围限于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这个范围内对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有制止的义务,超出该范围不属于教师的法定义务;教师作为公民有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题干中教师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现象,属于履行了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义务。故选择D选项。

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题干中后进生小张在一次考试中进步很大,但是教师并没有鼓励、赞赏学生,而是讽刺、挖苦学生,怀疑其在考试中抄袭。教师的此种行为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故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教师做出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侵犯了的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故排除。

B选项,作为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潜力,学生是有潜能的、可以进步的,应该看到学生的潜能去帮助学生,故排除。

D选项,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参加教育教学权和使用教育教学设施权,题干中教师的行为没有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故排除。

综上所述,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C选项。

5.【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参考范文】

论积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鲛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句话是荀子的《劝学》之中的,由此可见,积累是尤为重要的。一点一滴的知识的积累,使人拥有渊博的学识。试想,如果没有那一步步的积累,怎会有千里之行?如果没有那一条条小溪的积累,怎会有海的波澜壮阔?如果没有那一本本书里知识的积累又怎会有渊博的学识呢?积累是垒起通向成功之门的阶梯的砖石!

积累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任何期待事业成功者的法宝。司马迁有了数十年如一日的苦著的积累,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诞生;祖逖有了每日闻鸡起舞的积累,才成为一代名将;王献之有了墨染十八缸水的积累,才成为了名垂青史的大书法家。苏秦没有锥刺股勤学的积累,怎会有挂六国相印的权力;李时珍没有跋山涉水寻药方的积累,怎会有《本草纲目》的出世;居里夫人没有提炼几十吨矿渣的积累,怎会有镭的发现;没有积累,任何人永远都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积累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

积累是创造奇迹的前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齿轮。还记得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反复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试验了606次方获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为名的新药“606”,“606”的问世是他一次次失败经验的积累的结果。试想,欧立希如果仅试验一两次,失败后便撒手不干,那么会有“606”的问世吗?还记得作家狄更斯为了更好的描写市井人物,天天往返于市井,仔细观察描摹刻画,才能写出《双城记》那样的世界名著。试想,如果他并未积累那样多的写作素材,怎么会有那样的名著流传于世界?还记得数十年如一日研究炸药的诺贝尔吗?在经历了数百次的失败之后,他终于在不断的积累中取得成功,并开启了人类崭新的研究旅程。如果他试验了一二百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若认为成功的希望已经很渺茫甚至怀疑原来的设想,因此而偃旗息鼓而自甘暴弃,不另辟新径,那么TNT炸药怎能问世?正因为积累,学者们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创造辉煌。

“一”虽很小,但没有“一”的积累,哪会有成百上千?一粒沙石虽很不起眼,但没有沙石的积累,哪会有珠穆朗玛屹立于群山之巅?我们能轻视积累吗?万丈高楼,是一块块砖石垒起来的;万里长征是一步步跋涉出来的;浩瀚林海,是一棵棵树木堆积起来的;我们的成功,是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请不要想凭借自己天生的聪慧来获取成功。否则,也会落得一个“泯然众人矣”的下场。踏踏实实地学习吧,只有积累才能助你取得成功!

科目二(6-10)

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学制类型。单轨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多种分段。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纳。这种学制相对于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素质。

A选项,双轨制是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典型代表国家是英国。

C、D两项属于本题干扰项。可知本题选B选项。

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题干表述为负强化。

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客观的知识是不存在的,知识的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情境等因素有关。因而,教学并不是将知识放入学习者的头脑,而是要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新的知识。因此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故答案选择C。

选项A,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主性、整体性和独特性,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选项B,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动觉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选项D,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A、B、D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品质的注意分配。注意的品质主要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其中,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它表现在“一心多用”问题上。题干中李老师能兼顾学生各种活动,体现了很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因此本题选B。

A选项,思维的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即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的深度、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

C选项,意志的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持性和意志的自制性。

D选项,个性品质主要体现在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等方面。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B。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记忆材料的重要性。

(4)识记方法。

(5)时间因素。

(6)识记者的态度。

(7)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梁静)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