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考试题库 >

2021河北教师招聘每日一练答案(12月28日)

2021-12-28 16:48:18|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4)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教师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择A选项。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BCD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A选项。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入学年龄】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故此题选择B。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四款规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故此题选择D。

科目二(5-10)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卢梭的教育思想。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开创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道路。他极力反对束缚儿童自由、扼杀儿童天性,认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卢梭强调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或强加于他们,那是最愚蠢的做法。卢梭极力推崇儿童的天性和尊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他主张:“先让他们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以便在他们还不知道装佯的年岁时,辨别他们哪些欲望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哪些是由心想出来的。”这样,在清楚地了解儿童真实情况后,才能更好地顺其天性地培养他。故C项正确。

选项A,奥苏贝尔提出了著名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选项B,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物。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将心理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还强调教育学科的科学性。

选项D,布鲁纳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故本题选C。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著作。

选项A,《康德论教育》又称为《教育论》,这是康德的著作。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选项B,《教育漫话》是洛克的著作,此外,洛克还提出了“白板说”。

选项C,《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夸美纽斯的代表著作。而且它也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故C项正确。

选项D,《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是赫尔巴特的著作。

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

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萌芽时期观点。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学记》,意为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而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与题干的名言意思相符,选A。

选项B,学思结合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出自《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因此,选项B与题意不符。

选项C,循序渐进是《学记》提出的教育思想,指的要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等,都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因此,选项C与题意不符。

选项D,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此,选项D与题意不符。

综上所述,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顺序性即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阶段性即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互补性即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此题选A。

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表明,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10.【参考答案】

(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

(3)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梁静)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