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7条规定以下教师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选项A,教育教学权,是指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选项B,指导评价权,是指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选项C,民主管理权,是指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选项D,科学研究权,是指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根据题干表述,教师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权利,属于教师的民主管理权。故本题选择C选项。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1)劳动任务的综合性。(2)复杂性和创造性。(3)连续性和广延性。(4)长期性和间接性。(5)主体性和示范性。(6)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选项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一方面,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其中,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技能,可反映教育的科学性。
选项B,教师劳动对象的差异性,要求教师要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在面对意外情况,能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也体现了艺术性。
选项C,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选项D,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综上所述,题干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为:“一年完成的不如种粮食,十年完成的不如种树,一辈子完成的不如培育人才”,体现了培养人才周期长,故本题选择C选项。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语的理解。
选项A,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寓意没有经过痛苦的千锤百炼,美好的幸福,美好的品质不会轻易的来到。
选项B,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寓意人需要有自信乐观的心态。题干中,思思缺乏自信、乐观的心态,老师使用B项说法可以帮助思思提升信心。
选项C,春蚕一直到死都在吐丝,蜡烛烧成灰才停止滴泪。寓意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品质。
选项D,世事就像浮云一样来去匆匆不值得关心,不如自己把持身体颐养天年。
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项A,肯定质疑并展开讨论,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可以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选项B、C、D,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学习。排除。
故本题选A。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角色。
选项A,学生的管理者。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除了开展正常的教育工作,还应对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包括课堂的管理、班级的管理、集体活动的管理等。
选项B,学生的知心者。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和鼓励,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选项C,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授者。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由来已久,教师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的知识是教师最原始最基本的角色。
选项D,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扮演的新要求。新课改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必将促使我们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进行重新审视,同时在职业道德方面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把重心转移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题干中强调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扮演提出的新要求,应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B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对学生权利的理解。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受教育的权利。其中人格尊严权指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变相体罚一般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通常采用罚抄、罚写、罚站、罚做值日、不让吃饭、侮辱等方式,使学生产生痛苦或疲劳的措施。相比体罚,变相体罚对于学生身体的损害并不那么明显,表面看起来不会造成严重的身体创伤,因此也更普遍地被老师们所采用。
选项A,让一个1年级的小学生抄写10遍当天所学的8个生字,属于正常的知识巩固,不属于体罚。
选项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10遍,属于变相体罚。
选项C,罚跑10圈属于体罚。
选项D,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属于技能训练中的指导练习,为了纠正错误动作,不属于体罚。
根据题干描述可知,BC两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C。
7.【答案】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威信的形成条件。教师威信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条件:(1)教师在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是教师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2)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关心和支持是提高教师威信的重要条件;(3)家长对教师的态度。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1)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教师的人格魅力;(3)师生关系——师生平等交往是教师获得威信的重要条件;(4)教师的评价手段。
选项A、B,属于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条件。
选项C、D,属于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
根据题意,选择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故本题选CD。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对体罚的理解。体罚是一种以有意识地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来制止和预防学生某些问题行为的惩罚方式,多以罚站、罚跑、罚跪、罚抄课文或作业、放学后留校、打骂等伤害学生身体为代表形式。故本题说法正确。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其他社会关系一样,要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和道德风尚的影响。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里,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也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在中国封建时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学生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地对老师绝对服从,不能反对。在欧洲资本主义时代,虽然没有像中国封建社会那样父子式的师生关系,但教师对学生来说依然是绝对权威,教师可以任意体罚学生,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管教,不能有半点不从。综上所述,本题说法正确。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交往方式。根据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方向和渠道,可将师生交往分为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和多向交往三种基本形式。
(1)单向交往是指师生之间仅仅保持“授-受”的单线信息联系,其特点是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师生缺乏良性互动,课堂气氛单调、沉闷,教学效果差。
(2)双向交往是指师生之间进行双向的信息联系。这种交往模式能保持师生间的往返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习的被动性,课堂教学气氛相对比较活跃。
(3)多向交往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知识、情感等方面进行广泛交往,它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与管理效能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题目表述的是多向交往,而不是双向交往。故本题说法错误。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