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明日之学校》、《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的教育》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认为是“自卢梭《爱弥儿》问世以来对教育学所作的最显著的贡献”。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考查单选题、多选题,以识记为主。
一、理论基础及思想渊源
1.实用主义哲学:1872年首先由皮尔士提出实用主义的概念和纲领,后由詹姆斯等人予以发展,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实用主义理论体系,最后由杜威集其大成,并把实用主义的一般原则运用到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实用主义在真理论上表现为“工具主义”,把“有用”和“有效”等同真理;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主观经验论,认为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表现。人的认识就是一个不断变动的、未完成的、不确定的和有疑难的经验过程。
2.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机体,把儿童看作是与环境取得联系且相互作用的积极能动的主体;同时认为人的情绪、习惯、冲动等生物性本能是心理的基本内容,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其儿童中心学说就是以本能论心理学为依据。
3.思想渊源:西方历史上重视儿童,以儿童为本位、内发论思想;西方历史上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强调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效用,以及教育要为民主主义社会服务。
二、论教育的本质
1.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需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他把教育看作促进儿童天生本能、欲望生长的一种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从“上面”或“外面”对儿童施行强迫教育,让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或倾向,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
2.教育即生活: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学校教育应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非依靠由既有的科学知识组成的文理学科。
杜威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原则。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明确提出要把学校办成一个小型的社或一个雏形的社会,要求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要求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联系起来,学校不能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
3.教育即改造: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个人经验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而非学习前人和别人经验的过程。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新的经验与原有经验的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组,从而不断增加经验的意义和指导后来经验的能力。儿童获得经验必须通过亲身的活动,杜威由此提出了“从做中学”原则,并把它作为教学理论的中心原则。
三、论教材与课程
从批判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观出发,杜威认为学校课程计划必须考虑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关于教材,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儿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
因此,课程和教材必须建立在儿童生活经验基础上,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来考虑课程与教材,而不能把它当作某些固定的和现成的知识,或者当作儿童经验之外的东西。
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应是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作业,如木工、铁工、烹调、缝纫、金工、经营、修理、安装、粉刷、园林、商店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儿童在校内、校外的生活相似,减少它们之间的隔阂。教学方法是在活动中进行教学。
四、论思维与教学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指出,人处于任何一种情境都会产生一个个疑难问题,它们会触发人的思维活动,从而去设法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知识。因此思维源自直接经验的情境。
思维有五个步骤:
(1)疑难的情境;
(2)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
(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4)推断所定假设的内在含义,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
(5)在行动中检验假设,从而解决疑难,取得直接经验。
他把思维五步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
(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
(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3)学生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
(4)学生必须负责一步步展开他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学生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这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学步骤,在“做”中思维,通过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教学形式是活动教学。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