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19上半年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三批

2019-05-20 18:06:16| 来源:学员回顾

荐:2019张家口教资学习群559660376

初中音乐《中国梦》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辽宁省沈阳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中国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在10分钟之内完成。

(2)试讲时需要有情感交流环节。

(3)试讲过程需要有创编环节。

答辩题目

1.简单介绍你知道的速度记号。

2.本节课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表达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表达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入课题——《中国梦》。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张也演唱的《中国梦》。

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较为中速、欢快,描绘了一幅天下大同、和谐社会的展望情景。

2.复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主要表达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坚定强烈的节奏感,仿佛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繁荣昌盛的场景,给人一种自豪感。

(三)探究学习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例如:1 2 | 3 2| 1 - |。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感受旋律的流动。

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注意连音记号及速度的转换。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演唱,边唱歌边打拍子,帮助学生掌握速度的变化,并提问学生:“不同的速度变化,对于音乐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刚开始速度为中速,优美抒情;中间速度转为稍快,将歌曲情绪逐渐推强,情绪高涨;最后速度由快速转为中速稍快,首尾呼应的同时,更好的强调情感。

5.完整有感情地演唱乐谱。

6.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谱之后,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提问学生:“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对于中国人们的描述和文化的传承,表达对于祖国的赞美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传达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7.教师请学生分组进行竞赛演唱,并进行鼓励性评价。

(四)巩固提高

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祖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并提醒学生注意与组内其他成员的配合。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中国梦》,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希望同学们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逐渐具有传承发展意识。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关于祖国的作品,下节课互相分享。

【板书设计】

中国梦

连音线

第一部分:中速、稍慢;优美抒情

第二部分:快速;情绪高涨

第三部分:中速、稍快;强调情绪

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祖国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你知道的速度记号。

【参考答案】

速度记号一般记在乐曲或乐章的开端五线谱的上面,记法一般是意大利文和本国文字通用。包括基本速度和变化速度两种:

基本速度记号记在乐曲或段落的开始,用来标记全曲或整段音乐的速度;有庄板(每分钟40拍)、广板(每分钟46拍)、慢板(每分钟52拍)、柔板(每分钟56拍)、小广板(每分钟60拍)、行板(每分钟66拍)、小行板(每分钟69拍)、中板(每分钟88拍)、小快板(每分钟108拍)、快板(每分钟132拍)、急快板(每分钟160拍)、急板(每分钟184拍)、最急板(每分钟228拍)

变化速度是用来标记乐曲进行中速度的改变。有渐慢、渐快、原速、速度自由等。

2.本节课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歌曲《中国梦》,体会歌曲中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及热爱祖国的情感,学生能够产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能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唱出连音线的连贯感,并能够掌握速度表达时情绪的变化;体会歌曲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欢迎关注张家口中公教育

关注张家口中公教育(offcnzjk)微信号,掌握考试资讯!

1 2 3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