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火为何物呢?火是一种燃烧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做几个有趣的实验,一起来探索一下“火”的秘密。
【实验探究】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
【学生讨论】
问题1:实验1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问题2:实验2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问题3:实验3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后,总结出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
①物质有可燃性;
②物质要与空气(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教师总结】
【巩固练习】略。
问题:
(1)本教学设计是否有不适当的地方?如果有,请指出并简要说明。
(2)结合案例,谈谈为使探究活动得到有效实施,可以采取哪些探究教学策略?
三、诊断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共15分)
23.某老师在化学测验中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下面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是足量)
【考试结果】有15%的学生误选D为正确答案。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试对学生误选D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2)如果这部分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的答案没有错,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该选项是错误的。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共20分)
24.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李老师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
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那么到底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请学生:
大部分学生回答: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少部分学生回答:反应物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5.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离子”的材料。
材料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道分子、原子、离子之间是如何转变的。
材料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
要求:
(1)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
(4)设计教学板书。
关注张家口中公教育(offcnzjk)微信号,掌握考试资讯!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招聘考试频道
1 2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