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公张家口人事考试网提供以下信息。欢迎关注张家口中公教育微信公众号(offcnzjk),获取更多考试资料。更多关于张家口教师招聘专业知识,张家口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张家口人事考试网!
托尔曼也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他弥补了华生古典行为主义的缺陷,并建构符号完形理论,也成为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他的理论被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整体性行为主义或预期说。他关心行为理论如何同诸如知识、思维、计划、推理、目的、意向等概念相联系。他的理论被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整体性行为主义或预期说。由此可见他所受的格式塔学派的影响。
1.托尔曼的迷宫实验
他以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迷宫有一个出发点、一个食物箱和三条长度不等的从出发点到达食物箱的通道。实验开始时,将白鼠置于出发点,然后让它们自由地在迷宫内探索。一段时间后,检验它们的学习结果。检验时,再将它们置于出发点,并对各通道做一些处理,观察它们的行为。
结果是,若三条通道畅通,白鼠选择第一条通道到达食物箱;若A处堵塞,白鼠选择第二条通道;若B处堵塞,白鼠选择第三条通道。根据这一实验以及许多类似的实验,托尔曼认为:①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②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白鼠在学习方位迷宫图时,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认知地图”,即“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③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介变量(O)。主张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公式,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白鼠走迷宫实验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是大家对潜伏实验的实验流程一直搞不清楚。下边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2.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
他们选用3组白鼠,A组有食物奖赏,B组无食物奖赏,甲乙均为控制组;C组为实验组,延迟受奖,即前10天不给食物,从第11天起才能在目标间找到食物。实验组的目的在于比较A组和C组的成绩,从而探索动物开头几天不给食物而中途给以食物对成绩的影响。
结果发现:A组较B组更快地逐日减少错误;A组与C组比较,C组从第11天开始给的食物,到第12天只喂过一次,可是A、C两组的错误次数几乎相似,以后C组甚至优于A组。据此,托尔曼认为,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在这个实验中,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托尔曼称之为潜伏学习。潜伏学习的事实也证明学习并不是S-R之间的直接联结。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单选题】1.托尔曼“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强化的作用是( )。
A.决定学习是否发生
B.决定表现是否发生
C.决定探究倾向是否产生
D.决定行为是否获得
1.【答案】B。解析:托尔曼认为,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在潜伏实验中,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因此,强化的作用只是决定行为是否表现出来。
关注张家口中公教育(offcnzjk)微信号,掌握考试资讯!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