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招聘 > 阅读资料 >

构造主义心理学

2017-07-25 17:20:49| 来源:河北中公教育

构造主义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由铁钦纳于1898年正式创立。这个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该流派在20世纪初的近30年里占有统治地位,而随着铁钦纳的去世,影响急剧衰落。构造主义心理学虽然消失了,但是它推动了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对感觉的研究以及该学派严谨的科学精神给心理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点击查看更多教师备考指导》》》

与冯特一致地是铁钦纳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心理和意识经验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的经验。但在铁钦纳看来,心理和意识是有区别的:心理是一个人一生所发生的心理过程的总和;而意识则是发生在任何特定的、当前时刻的心理过程总和。他用总和来表示心理学研究的整个经验,而不是它的一个有限的部分。虽然铁钦纳将心理和意识都视为心理学的对象,但是他更重视意识,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直接对象”。

铁钦纳不同意冯特把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是把经验分为“依存经验”和“独立经验”。在他看来,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物理学研究的经验是“独立经验”,即不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而心理学研究的经验是“依存经验”,即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例如,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研究光和声,但是物理学家是从物理过程来探究这些现象,而心理学家则是根据这些声光现象是怎样为人类观察者所经验来考察它们的。

铁钦纳认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心理结构,把基本的过程从意识中拆解出来,或者把一定的意识组织的组成成分分离出来。具体来说就是回答“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将具体或实际的心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发现这些元素结合的方式以及结合的规律,即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把这些元素和他们的生理或身体条件联系起来,明确心理过程赖以产生的条件,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把这三个问题相互结合起来,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和说明心理过程的构成元素以及它们互相结合的方式和规律,解释心理过程产生的生理机制。

在这些任务中,研究最充分的有关于意识元素的分析。铁钦纳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基本元素,即感觉、意象和情感。感觉是由物理对象引起的,是组成知觉的元素;意象是一种近似于感觉的心理过程,是观念的特有元素——它在想象中或感觉刺激消失之后以及感觉刺激未出现之前皆可存在;感情是情绪的元素不同感情的结合形成了诸如幸福和悲伤等情绪。铁钦纳认为,心理元素有四个特征,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度。这四个特征是所有感觉和意象都具有的,但情感状态只有这四个特征中的三个,即性质、强度和持续性,而缺乏清晰度这个特征。

在研究方法上,铁钦纳与冯特基本相同,都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但是,铁钦纳比冯特对实验内省法的使用更为严格而且复杂,具体表现为:

第一,在实验者的选择上,铁钦纳要求实验者必须经过专门的内省训练;

第二,他要求参加实验的内省者必须在情绪良好、精神饱满和身体健康时进行自我观察,内省时周围环境必须安适,无干扰。

第三,内省者必须客观、准确地描述意识状态自身,而不是去描述刺激物。

第四,在内省法的应用范围方面,铁钦纳打破了冯特的限制,从只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推广运用到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第一个正式的学派,也是心理学史上昙花一现的一个学派,其贡献主要表现在:

第一,强调实验室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

第二,对世界心理学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三,为美国心理学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心理学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四,充当了批评的靶子。

第五,用严格控制的内省法将科学的观察性和精确性引入心理学。

虽然铁钦纳认为他为心理学建立了一种基础,但他的努力仅仅是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阶段。铁钦纳逝世以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时代就结束了。这说明构造主义心理学也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分限制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将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局限在对意识元素的分析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过分贬低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忽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第三,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单一化,过于倚重内省,使心理学不能完全脱离哲学思辨;

第四,构造主义心理学所受的到的重大打击是他未能及时地吸收进化论思想。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yh4381)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