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作为教师考试的常考点,但是很多考生总是不太容易掌握,那么要如何才能将这个知识点准确地掌握呢?在此,我们来为大家进行答疑解惑。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也是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
在这四个阶段当中,考生首先要记住每个阶段所对应的年龄,其次是重点理解记忆每个阶段的特征。
(1)感知运动阶段
对应年龄:(0-2岁),大致处于婴儿时期。
特征:
①以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为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此阶段的孩子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靠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其中以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为主要手段,比如,你仔细去观察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不管看到什么都会用手去抓,一旦抓到后就立马往嘴里放。
②逐步获得了客体永恒性(所谓的客体永恒性是指认为事物是永恒存在的)。皮亚杰一个实验发现,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在他的女儿大概五个月时,他将自己女儿正在玩的玩具用一块布蒙住,他发现自己的女儿并没有因为用布将玩具蒙住而产生一些异样的情绪。然后在女儿9个月时,他又做了同样的实验,此时的女儿产生了和5个月时不同的反应,在看到他用白布将玩具遮住时,女儿选择了用手扒开他的手,并四处找玩具,因此他得出孩子在9个月后开始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
对应年龄:(2-7岁),大致处于学前儿童。
特征:
①“泛灵论”,此时的孩子认为周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比如此时的孩子自己吃饭的时候,经常也会给自己的毛绒玩具喂饭,一边喂还会一边跟“他们”说话。
②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即用自己认为的经验去评论别人的经验,认为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别人看到的也是什么,也就是说,此时的儿童认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他来转的。在此,皮亚杰做了一个著名的“三山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他们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们眼中所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此外,此阶段的孩子在语言方面也存在“自我中心”。具体表现为重复、独白、集体独白。其中,重复就是反反复复的说一个词或一句话。比如,他们会一直说叫“爸爸”、“爸爸”,“我要狗狗”,“我要狗狗”等等;独白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或者自言自语。集体独白就是儿童在一个集体当中看似在交流,其实是自己说自己的,并没有在交流。最常见的就是去幼儿园接孩子时,看他们都聊得很热闹,但当你问他们在聊什么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什么都没有聊。
③思维的不可逆性,此时的儿童可以正着进行思考,但反过来就不能思考了。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你问他:“小明是你哥哥吗?”他们会回答:“是”。但如果你再问他:“你哥哥有弟弟吗?”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去回答了。
④尚未获得物体永恒的概念,此时的小孩还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永恒概念。他做了一个量杯实验,刚开始他将同样体积的水倒入2个一模一样的杯子里,然后他将其中一杯水倒入一个更细更长的量杯中,让孩子来判定哪个杯子里的水多,此时的小孩子他们认为细的量杯里的水更多。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你将一个苹果分为四瓣和一个完整的苹果让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判断哪个多,此阶段的孩子会一致认为四瓣的苹果更多。
(3)具体运算阶段
对应年龄:(7-11岁),大致处于小学阶段。
特征:
①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此时的孩子,你再将之前的量杯实验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已经能清楚知道两个量杯的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前运算阶段没有获得的守恒概念,这个阶段全部都获得了。
②可以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开始形成,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③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④思维的可逆性,此时的孩子不仅可以正想去思维,还可以进行反向思维。其中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比如此时你再问此时的孩子:“小明是你哥哥吗?”他们会回答:“是”。你再问他:“你哥哥有弟弟吗?”他们此时会回答:“那就是我。”
(4)形式运算阶段
对应年龄:(11-16岁),大致处于中学阶段。
特征:
①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②推理能力得以提高,可以从不同方面对抽象性质进行思维。
③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可以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
④思维接近成人的发展水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中公教育解析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