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一(1-4)
1. 有段时间,班里几名女生因为传话走样产生误会,关系紧张。对此,付老师设计“复制不走样”的游戏。游戏结束后,一个学生这样写道:“虽然是同一句话,经过五个人的传话后,我听到的已经完全变样了。原来传话会引起这么多误解。”关于付老师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 )。
A.付老师注重教书育人 B.付老师注重方法创新
C.付老师注重严慈相济 D.付老师注重循循善诱
2. 一直受学生喜欢的韩老师每次板书后,都习惯性地将剩余粉笔头“潇洒地”投向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只要一投中就会引起学生啧啧称赞。此举被很多学生模仿,现已成为学生们课后常玩的一个游戏——“旋风粉笔”。这表明韩老师要注重( )。
A.加强职业归属感 B.道德心理优化
C.增强职业安全感 D.道德行为优化
3. 江老师十分注重自我学习,却经常不参加学校的的校本研修活动。江老师的行为( )。
A.不恰当。自我学习是权宜之计
B.不恰当。学习方式应该多元化
C.恰当。自我学习优于校本研修
D.恰当。校本研修理论价值不大
4. 阅读理解
材料:
人们常以法国文化讲究“个人主义”,东方文化讲究“集体主义”来区分两者的不同。
其实,在法国社会发展和人们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都在施行着一种“共享”理念,一致努力建设着一种“共享文化”。
一般认为“共享”的理念是指某一时间大家分享某一物或者空间。如:法国里昂市成功推行“共享”自行车来缓解交通与污染问题;收割季节,法国农民开拖拉机时压过邻居麦地、草场是不成文的“共享”行规;法国农业史上记载,中世纪农民实行土地轮作制,休耕时,其他村民有权将牛羊放进处于休耕状态的邻居家地里吃草;在法国地方市镇中,凡在该市有固定住房和固定纳税账户的居民,有权共享该市镇集体的山林和其它集体的收获,如木柴、水果、旅游收入等;法国城市住宅区内的公共区域、公共财产与业主私有空间和物品在物业法上规定得十分细致明确,公共建筑物上不会任意摆放个人物品或作个人的装饰。至于在公共场所讲卫生、爱惜公物等,其实也可视作是对“共享文化”的另一种诠释。
此外,以更富有哲学意味的视角来看,共享也包括时间上的共享。如排队,法国在多窗口前一般只排一个队,临到窗口前再分开,大家“共享”同一个“顺序”,即使一个窗口临时关闭,队伍也无须重排;在法国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不仅有住宅,也有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设施,如水塔、旧厂房、采煤坑道、旧火车站、军事工事、旧战场、城堡,各个年代能够保存下来的全都尽可能保存着,即使无法保存整体,也要保存其特征,尽可能少地点缀现代的内容;又如,法国人喜欢租用一些平时使用频率较少的临时性物品,如临时的建筑、展览或会议使用的大帐篷、舞台、房车、临时住房、临时音乐会场地和停车场等。凡此种种措施与做法,直接的目的是减少资源浪费,而与永久性的历史建筑物和遗址共享同一片土地,不同时代的人通过遗产、土地和共同的家园,都有机会站上历史的舞台,让每个时代的人都享有留下烙印的空间,则是一个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
法国一个关于开放房地产的年度报告中曾引用古埃及的谚语:“我们并非从祖先手中继承了地球,而只是从那里接过来传给下一代。”细想一下,这种对历史文化的珍惜与爱护,就是一种“时间上”的“共享文化”,它要求“各领风骚几百年”,而不要“风骚独领几百年”。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有这种根深蒂固的“共享文化”,拉德芳斯新区的摩天高楼可能早就取代了“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街也将会被什么“大道”更替,快餐文化也会取代法国大餐。那么,今天的法国人至多只能看到当代人的面孔,却永远只能在书本中去猜想祖先的足迹了。
根据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共享文化”?请简要分析。
(2)如何从“时间共享文化”理解划线句,请简要分析。
科目二(5-10)
5. 课外教育工作是( )。
A.课外和校外的文体活动
B.课堂教学的延续
C.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D.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6.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
A.是同一种活动
B.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
C.都是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7. 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8. 小徐骑车经过路口,突然窜出一个小孩,他急忙刹车。停车后,心砰砰乱跳,并出了一身冷汗,这时他才感到“太可怕了”。这种现象所支持的情绪理论是(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阿诺德“评定-兴奋”理论
D.沙赫特“认知-评价”理论
9. 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运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会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10.(案例分析题) 中国有句俗语“人各有所长”,放眼四周我们常常看到生活中有人工于运算,有人精于言谈,有人长于舞蹈,有人擅长绘画……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种智力理论,请简述该理论的基本观念,并阐述该理论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