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期,授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1912年就任南京临时政府首任教育总长,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赴德法学习考察;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二、理论依据
1.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阻者也。
2.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3.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
4.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5.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
6.“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三、主题发现
1.适用主题:创新、与时俱进、勇气、责任
读书十余万卷,广泛浏览各国思想家书籍,认为以科举制考试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制度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为改善传统教育制度弊端,蔡元培投身改革之路,用科学精神将中国与西方有价值思想相结合,创“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佳话,成北大发展新传奇。
2.适用主题:责任、关爱、奉献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甚至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至国内,引起巨大的社会震动,热血爱国的青年学生纷纷步上街道游行反抗、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这导致大量的北大学生被捕,面对学生被捕这一紧张局势,新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亦是心急如焚,毫无对策,但他却对学生说:“你们安心上课,并且不必外出,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的学生营救出来”,于是他前去拜访段祺瑞前辈孙宝琦,说“愿以一人抵罪”。
3.适用主题:责任、爱国、改革创新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仅是刚刚起步,只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与新的教育宗旨。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开展,于是1912年蔡元培发表著名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发表言论: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3.适用主题:学不厌、教不倦、勤奋
教育家马相伯回忆,1901年蔡元培曾与张元济、汪康年一道拜他为师,学习拉丁文。每天早晨,蔡元培从徐家汇步行四五里路到土山湾马相伯家上课。由于求学心切。头一次,蔡元培去得太早,5点多钟,天边刚有一丝曙色,他在楼下低声呼唤“相伯,相伯”。马相伯感到惊奇,大清早的,谁来喊魂,打开窗子望去,来人是蔡元培。马相伯名士派头足,急忙摇手,对蔡元培说:“太早了,太早了,八九点钟再来吧~”蔡元培并没有感到不悦,三个钟头后,他又回来了。这一年,蔡元培34岁,仍有程门立雪的虔诚劲头。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