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中学科目二(1-5)
1.某小学成立环保假日小队,利用周末到社区、街道宣传环境知识,劝阻违法行动,开展“回收废电池,保护绿色家园”活动,倡导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焚烧垃圾等,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激发了家长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以上主要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 )。
A.研究性学习
B.劳动与技术教育
C.班级团队活动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2.邱校长在进行新教师入职指导发表讲话,要求老师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强调应该贯彻“将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的理念并落实到教育教学中,这主要说明他看到了( )。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C.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D.学生是独特的人
3.在进行《植物的生长》科学课的教学中,万老师告诉大家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养分、适宜的温度和水,而这一结论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家里放在室内的植物没有接触到外界的阳光会不会枯萎,面对学生的疑问,万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让学生根据猜想做相关的实验,并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后做好相关记录,之后在到课堂上讨论交流实验成果。以上做法主要体现了新课改的( )方式。
A.合作学习
B.探究学习
C.独立学习
D.自主学习
4.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5.( )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小学科目二(6-10)
6.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下列母亲面对孩子的行为,做法合理的是( )。
A.婴儿哭闹——放任不管
B.幼儿自己把衣服穿反了——严厉批评纠正
C.幼儿收碗打翻了盘子——以后不再让其收拾
D.幼儿在家拖地——鼓励表扬
7.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对自己有一定描述。丽丽在自我介绍时描述自己是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漂亮的女孩子。丽丽的描述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成分。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调节
8.研究者通常认为,2~3岁是学习口语的最佳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从10岁以前开始,学习乐器在5岁左右为最佳。这是( )规律对教育的启示与要求。
A.互补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A.荀子
B.弗洛伊德
C.孟子
D.霍尔
10.案例分析题
皮亚杰曾做过一个实验,给一个学龄前儿童展示两个相同尺寸的杯子,然后在两个杯子里倒入等量的果汁。当儿童觉得两个杯子里的果汁一样多时,把其中一个杯子里的果汁倒入一个更高更细的杯子里,再把这个细长的杯子放在另一个有果汁的杯子旁边。最后,问一下这名儿童两个杯子里的果汁是否一样多。事实上,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坚持认为那个细长的杯子里有更多的果汁,即使他们也很同意你没有添加果汁或倒掉一些果汁。现在,对一个学龄儿童重复这个过程,他就会知道虽然细长杯子里的液体看起来比较多,但把同样的液体倒入不同的容器里不会改变它的量,这体现了孩子认知思维的发展。
请描述材料中两个孩子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及其带给我们该给我们的教学启示。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