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特岗教师 > 报考指导 >

2021河北特岗教师常见问题:网上报名时应聘人员能选择多个报考岗位吗?

2021-06-05 17:38:30|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网上报名时应聘人员能选择多个报考岗位吗?

不能,应聘人员在网上报名时只能选择一个设岗县的一个岗位。

以上内容来源于《河北省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常见问题解答》

2021河北特岗教师常见问题:网上报名时应聘人员能选择多个报考岗位吗?

拓展阅读>>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要考点(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包括: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都会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按照这种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来压制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讲师、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团体成员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如名词术语等),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

三、建构主义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近年来关于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即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已经形成了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丰富得多的知识经验。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

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故而,教师在尊重书本知识的同时,不能用知识的性来压制学生的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向知识质疑、挑战。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这要求教师做到:首先,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其次,注意学生共同体在学习中的作用,运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最后,注意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课,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和领会知识。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