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特岗教师 > 报考指导 >

2021河北特岗教师常见问题:笔试内容有指定参考书目和考试大纲吗?

2021-06-05 16:31:40|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笔试内容有指定参考书目和考试大纲吗?

笔试不指定参考书目和考试大纲。笔试为一张综合卷,内容包括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理念,主要考察应聘人员从教的基本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试成绩总分为150分。

以上内容来源于《河北省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常见问题解答》

2021河北特岗教师常见问题:如何报考河北省2021年特岗教师?

拓展阅读>>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要考点(六)

【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一、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等。

实物直观富于真实性,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实物直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它往往不易突出事物的本质因素。在实际事物中,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往往结合在一起,而且非本质因素一般表现得比较强烈。二是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无法提供某些重要的感性材料,如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化学反应的过程、原子的结构等都难于通过实物直接观察。

2.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言语直观不受时间、空间和设备的限制,感性材料来源更丰富,是教学中大量采用的直观方式。此外,由于表象具有概括性,这就有利于向抽象概括过渡。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有独特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由言语唤起的表象不如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所获得的映象完整、稳定、鲜明和正确,故应将三者相结合使用。

3.模像直观

模像直观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

模型、图像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化、抽象或夸张。它通过这些人为的手段消除或减弱实物直观的缺点。在图像直观中,可以通过着色、放大、变静为动等手段突出所需要概括的本质因素。例如,用动画形式表现植物生长、原子与电子结构等。

二、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言语与实物、模像直观结合有三种方式:

(1)言语在前,形象在后,主要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

(2)言语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言语主要起引导观察、补充说明重点与难点的作用;

(3)言语在形象的后面,主要起总结概括或强化的作用。

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模像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因此,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但是,这一结论只限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当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后,由简化的情境进入实际的复杂情境,这时,更多地运用实物直观是必要的。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1)在制作与使用直观教具时,图像刺激大小、音调高低、光线强弱都应适当。

(2)教学中要求教师讲述的音量不要太低,否则学生会听不懂。音量也不宜太高,太高太强烈的刺激会引起疲劳,降低教学效果。

(3)教师的板书字迹、直观教具和图表大小要适当,不要太小,线条不要太轻、太细,应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以便使学生都能看清楚。

(4)在绘图制表、制作教具或准备实验时,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色调、线条粗细、形状、大小、材料性质及内容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使知觉对象重点突出、形象鲜明。

(5)演示直观教具时应注意背景与方位的选择,使直观形象鲜明,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楚。

(6)教师的教材及讲义、板书都应该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7)尽量多采用活动性的教具,使用现代化的视听工具,使静态教具变成动态的更为理想。

(8)运用直观教具目的明确,呈现时机适当,间隔距离得当,保持直观映象的整体性。

(9)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变换直观方式,分解概念,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性。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从多角度感知对象,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它起着重要的作用。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由于科学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切实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如让学生参与制作标本,自己制作图表,在多媒体环境中进行学习等,从而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