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再别康桥》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导入: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二)整体感知
1.补充作者相关介绍及创作背景。
明确: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欣赏配乐诗朗诵,并思考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朗读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感情是浓厚的,表达对康桥的爱和不舍。语气应该是舒缓、轻柔、低沉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等词。
(三)深入研读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彩虹、青草、星辉、夏虫等自然景物。【板书:云彩、金柳、柔波、青荇、彩虹、青草、星辉、夏虫】
2.小组讨论: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
明确:“金”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又是最尊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3.再次朗读诗句并思考“青荇”一节,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在诗人眼里,康桥是怎样的?
明确: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在诗人的眼里,康桥风光如画。【板书:风光如画】
4.师生共同总结,什么是意象?
明确: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融入了想象,而超越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浪漫情怀。这种“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称之为意象。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析这些意象,你认为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感伤之情。【板书:深情惜别】
(四)拓展延伸
学生分享徐志摩的其他诗,并互相交流。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布置作业: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并赏析两首诗歌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诗具体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参考答案】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谈一谈鉴赏本首诗歌的方法。
【参考答案】
(1)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本首诗在赏析时就应该紧紧抓住“别”字,从而把握本诗中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2)析意象。
在《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清荇、柔波、清潭、青草、星辉、夏虫等意象。这些意象均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用的景物,但是这些寻常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更多新鲜而独特的感受。云彩是可以招手作别的,是多情的,仿佛真的要与诗人离别似的。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的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