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小河淌水》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提起云南,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少数民族、原始森林、秀丽山水)
教师总结:提起云南,大家都能够想到干净的山水、淳朴的少数民族。云南是一个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宝地,除了美景风光外,云南也流传着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民歌。
顺势揭示课题《小河淌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完整播放歌曲音频,并提问学生: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缓慢地、优美)
教师总结:《小河淌水》是一首舒缓地歌曲,速度较慢;整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优美动听、抒情地。
2.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歌曲:《小河淌水》是一首经典的云南民歌。歌词质朴自然,富有想象。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阿妹触景生情,对月抒怀,用歌声倾诉对阿哥的思念。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歌曲音频,请学生聆听并思考:旋律的音区和音域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音较高、音域宽)
教师总结:全曲音区较高,音域较宽,以从容舒展的节奏和优美清新的旋律将歌曲山水缭绕,阿妹寄托相思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演唱时需要用气息托住声音,能够更好地演唱高音区的旋律。
2.教师带领学生以“ang”音演唱音阶“1-2-3-4-5-6-7-1”,演唱时提醒学生将气息吸入小腹部,同时腹部用力,保持气息流动,将演唱音色调整得明亮、清透。
3.学唱旋律
(1)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旋律,演唱中提问:歌曲中有什么地方比较难唱?
学生自由回答。(在有音乐记号的地方时值难以把握)
情绪的渲染,更好将歌曲婉转的旋律和歌词中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
(四)拓展延伸
1.教师请学生以音乐小组为单位,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自由表演,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可以根据歌词创编情景剧等,预留5分钟时间,创作完成后巡回展示。
2.学生创作时教师巡视指导。(组员配合、动作的协调性)
3.各小组上台展示。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呼吁学生关注更多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将民族音乐传承下去。
作业:课后请学生观看描写云南少数民族人民的电影《阿诗玛》,下节课分享观影感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云南民歌。
【参考答案】
云南汉族民歌可概括为山歌、小调、劳动歌曲和舞蹈歌曲四大类。汉族山歌在某些地区叫做“调”“调子”,也有的叫做“腔”,山歌即所谓“山野之曲”,故这类民歌主要在山野、田间演唱,由于演唱的环境,就形成这类民歌大都比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多采取对唱的形式,也可独唱。对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故往往开始先唱一个漫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这类民歌是云南汉族民歌中地方特色最为鲜明的部分,而各地又有不同的风格,且大都无固定歌词,多系即兴演唱,故最能显示歌手的艺术才华。云南汉族山歌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如《耍山调》《赶马调》《小河淌水》《弥渡山歌》等早已脍炙人口。
2.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能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无限延长记号部分的演唱,能够通过无限延长记号表现歌曲的优美婉转。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