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0下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

2021-01-13 14:19:32|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初中音乐《铃儿响叮当》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演奏歌曲《雪绒花》,并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描写什么景色的歌曲?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是《雪绒花》,描绘了冬天美丽的场景,从而导出课题《铃儿响叮当》。

(二)初步感知

1.初步感知

(1)初听《铃儿响叮当》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欢快)

教师总结:作品是一首情绪欢快地美国民歌。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

(三)探究学习

1.教师带领学生练习音阶吹奏,并提醒学生,练习过程当中,注意气息的练习。

2.教师带领学生吹奏旋律,吹奏的过程中给强调连音与非连音的区别,并示范演奏,反复练习巩固。

3.练习完毕后,提问学生:还有哪些难以掌握的地方?

学生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分小节针对性的示范演奏解决,并反复练习巩固。

5.教师带领学生完整演奏一遍,并提问学生: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旋律以上行为主,热烈欢快,表达了喜悦的心情以及对冬天的喜爱。

6.教师带领学生加入感情完整演奏一遍。

(三)拓展延伸

展示活动:

1.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才能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

2.三个小组的拓展活动:乐器组、歌唱组、舞蹈组。

3.教师指挥,三个小组合在一起进行展示。

4.小组之间进行点评,教师总结点评。

(四)小结作业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吧!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音乐课上,对于性格内向、不爱唱歌的孩子,教师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是常见群体,在课堂上的表现一般为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不合群等,这样的学生出现在音乐课堂中,作为教师应该予以帮助: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上多关心和信任他们,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走进他们的心灵,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其次,教师要给他们创造与别人交往,在集体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乐群,使他们体会到人间和集体的温暖,从而克服忧郁、多疑、多愁善感的消极心理。

最后一点,教师批评这些学生时,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他们,避免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出现意外后果。

2.怎样理解导入环节在整堂课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应该扮演好“导演”这一角色,充分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课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其主要作用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安定学习情绪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从课间休息的放松到上课铃响后注意力集中,这个转换的过程,需要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有的教师善于运用导入语,以清晰的声音、新奇的内容、精彩的语言控制全场,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快速回归到课堂上,从而发挥开场白驾驭全局的能力。

b.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识过程,需要注意力集中才能够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合理的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

c.建立知识联系,为后继学习服务

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引导,可以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扫除学生在后继新知识学习阶段将要遇到的障碍,顺利进行后面的课程。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情感交流是上好课的前提。

d.沟通师生情感

良好的导入是接通师生信息的关键。良好的课的导入可以加强师生及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消除学生见到教师的那种心理上的紧张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尊重感、认同感等,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为生成新知识提供一定条件。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xy134046)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